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家里都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现在请放下手机看看你的居家环境
家里的环境是这样
还是这样
办公桌是这样
还是这样
衣柜是这样
还是这样
去外地旅行时,你是乐意住在干净整洁的亲戚家,还是拖鞋乱飞,衣物乱堆,四处灰尘和杂物的亲戚家?
工作时,是桌面上仅有电脑、资料框、文具的效率高,还是布满资料、工具、晚餐的泡面和食物还有各种杂物的效率高呢?
职场中,有每天穿着熨好的西装或者半裙,皮鞋油亮,头发整洁,总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眼前一亮的同事;还有些则是皱皱的衬衫,颜色不搭的外套和半年没洗的布鞋,一幅邋遢的模样的同事,领导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谁呢?
想要获得好心情?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
想要改善人际关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
从整理房间开始吧
“断、舍、离”三步大法带你从打扫房间开始重建自我,走向崭新生活!
断
1
清除干扰
衣柜里,很多衣服虽然没有破,但是已经很“老土”了,很久都没有穿也不想穿可是就是舍不得扔?
抽屉里,是不是有很多干了的笔芯、不好用的钢笔、一堆用了一半的笔记本和其他杂物?
电脑里,是不是存了一堆一直没有看到电子书和资料,收藏夹里几百个以为可能会用到的网页链接?
如果在,最近三个月到半年中,这些东西你都没有碰过、用过,那么扔吧、删吧、丢掉吧。未来的三个月甚至三年都会和过去的三个月差不多,你还是不会去碰他们。
丢掉衣服的过程中,你会思考哪些衣物更能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愉悦,哪些衣着方式更适合自己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删掉许久不看的资料和电子书时,你会思考自己究竟在关注哪些资讯和领域;有哪些资料是过时的,哪些领域是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想在未来投入精力的。
从丢、抛、删的过程中清除多余的干扰,明确当下的自己。
舍
2
明确需求
是不是逛街购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又买了很多促销活动的商品。
打开手机,是不是又对“秒杀”商品,“活动”商品下单了?
总是抵抗不了打折、促销,总是想着买回来总是会用到的。总是买超出计划的东西,总是在“囤积”。
有研究显示,“囤积”可能和很多心理问题相关:
“囤积症”患者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洞察力,也缺乏决策能力,导致难以做出舍弃的决定。
“囤积症”患者通过“获取”这种行为获得安安全感和愉悦体验,但他们的抑郁、依赖、和社交恐惧却比常人更严重。
“囤积症”患者,男性比女性人数多;年龄越大约容易“囤积”;创伤性事件后更容易出现囤积行为。
人们通过不断的“占有”,不断地“扩张”外部自我,来满足内心安全感、或者其他心理需要的缺失。
如果你还在不停地买买买,无法抵抗打折促销,不停的“囤积”,那么你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内心究竟有什么情绪和需求需要被满足。
如果你一直不停的买衣服,是不是对于自己的外貌不自信,需要从外表获得更多的赞扬和肯定;
如果你一直不停地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是不是对于目前的生活缺乏安定感,总是担心生活出现无法应付的变动。
如果你一直不停的买书却根本来不及看完,是不是对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很迷茫,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舍弃哪些不必要的“占有”和“扩张”,明确自己已有的资源和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离
3
告别与重建
“断”和“舍”如果你能做到,并做的越来越顺利了,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整合和告别”。
该扔掉的衣物杂物和资料,该抛弃的陈旧观念和思想已经都摆脱了;
不该买的东西,不需要跨入的领域,不需要耗费精力维持的人际关系都已经明晰;
是不是感觉整个生活环境、整个人都干净舒爽又轻松了。
那么现在需要做一个“告别仪式”了:
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与过去寄托在物品上的回忆告别
与过去链接在他人身上的情感和关系告别
与一切混乱的、变质的思维方式告别
通过对已有物品的分类,重置和发挥现有资源的功能。
通过对新置物品的投资,规划和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打扫”自己与外界人物、事物的关系,告别过去“脏乱差”的自己,遇见更加明确、清晰,充满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