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知道,江南的夏是我所喜的——盛着艳阳的青石板路、探出墙来的翠绿枝叶、悠悠荡过小桥流水的乌篷船……却在这一次,见到了江南春色的雅致的美。农历二月廿二,随着第一批祭清明的人的脚步,我出发去踏春。
六时半的还未透亮,白墙黑瓦还不像正午时那般颜色分明,整个古桥、古街、古镇,都似加了个淡雅的滤镜般浅浅的,笼在清早的雾气里。我一路朝南去,这次的目的地是镇子最南边的南山寺,那里的回廊古亭、莲池佛寺是我认为最有古韵的地方。
一路上,鲜见人影,耳畔只有寥寥雀声,铺子都还未开门迎客,用来充当铁门作用的木板子还牢牢地柱在窗上。前一天落过雨,现下还未干,加之青石板铺成的路算不得太平坦,因而大大小小的水洼随处可见。我戴着耳机,里头放着应景的江南小调,古乐的音色清清柔柔,将我的心也化作一汪春水。
春天,到底是春天来了!
拐过一条条弯绕曲折的巷子,春的身影无处不在。头顶是从墙洞里偷偷钻出来的刚冒了芽的树枝,脚下是从石板里挣扎着身子站起的野草,墙根处绿莹莹一片三叶草中夹了几朵粉嫩的花。水乡人家的小院子里,木芙蓉刚结了花苞,一旁已绽开了笑靥的月季托着美丽的脸看着自己的同伴,锯状的叶片上滚着晶莹的露珠。呵,檐角下还挂了只鸟笼,里面本专心顺毛的两只鹦鹉见我看它们,竟也好奇地朝我这儿望过来。
这镇子成陆于宋、兴于元、鼎盛于明清,如今好好保留下来的古迹并不多了,不是残垣断壁,便是已变了模样的新式建筑,唯有几座大户人家的三四进宅子还能看得出当时的样子。穿过一户人家侧门的幽静小道,神奇地便走到了另一处桃花源。石桥架在绿色绸带般的河上,两岸垂柳轻拂,掩着后头露了瓦檐的茶馆茶室,通向水面的石驳岸旁,是闲置的渔船。
已有人家起身上街了,我不敢再多停留,赶紧了脚步。
旭日当空,酒旗飘扬,过了三座石牌坊,我总算得见寺庙的黄墙朱柱。莲池的门锁着,我不能进去,便往四周绕绕,看看能否寻一条小路进去。可惜未能寻到,却意外地见到满地落樱的美景。我小心翼翼地站到一块大石头上,凑近了去拍樱花的姿态,眼角瞥见出来晨练的老人家三三两两,正朝我看来。便羞赧地从石头上跳下来,匆匆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哪。我出门时他们尚在梦中,想来起床后不见女儿踪影,确实是意外的。这次一个人的踏春之旅共耗时一个半小时,算不得长,回来时,楼道里的灯竟还亮着。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江南古镇,水乡人家,这一方养育我的土地,其美、魅、秀、灵、韵,只这一次踏春,当然是远远不能够领略得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