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这周的写作作业是写看电影的感受,于是我特地找了一部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来看。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因为要带孩子,所以只能断断续续地看,这让我在看完一段影片后有时间去思考影片的内容。总体来看,我看到的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救赎之路。可是当我跟做狱警的老公聊这部影片时,他的感受是凄凉,因为狱中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海特伦所经历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狱犯也正在经历着,这将我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中。
布鲁克斯在狱中服刑满50年时,监狱给他假释出去。在他出去前,有一个狱友来恭喜他,他却疯了一样拿起刀要划那个人的脖子。在其他狱友的劝说下,他放下了刀子,泪流满面:“我已经习惯了这里,我出去能做什么?”
出狱后,布鲁克斯被政府安排在一个超市工作。他被关了50年,出来后,觉得路上的汽车变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过马路,一往前走,就有汽车在拼命按喇叭。布鲁克斯身体有疾病,在超市工作,需要一直站着,他的身体有些受不了。并且因为他年龄较大,做事缓慢,超市经理很不待见他。深感无法融入社会的布鲁克斯最后选择了用一根绳子结束自己的风烛残年。
我曾听老公讲过狱中一个老人的事情。当时那个老人服刑时,已经六十多岁,干一般犯人的活有些吃力,于是老公会派他一些打扫之类的活干。后来,那位老人出去后很多年,快要去世前,找到了老公的电话号码,感谢老公当时给予的照顾。这让老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以当他告诉我时,语气里有着激动的情感。
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人,家中比较困难,跟老公是老乡。虽然在狱中时,表现比较好,临出去时,老公再三嘱咐他要改邪归正。但是他出去了半年,又进了别的监狱。因为他出去后,找事情做已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他最后又干回老本行——抢劫。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但是看到影片中的布鲁克斯,我会有这样的遐想。
老公说:无论怎样的体制,应该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服刑时间较长的人再走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我觉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出了方法,那就是让那些人内心有希望。比如影片中的瑞德,服刑30年的他走出监狱时,跟布鲁克斯一样,非常不适应,但是男主角安迪在他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和安迪一起走出国门到一个海边过悠闲的日子。所以瑞德在即将崩溃时,踏上了寻找安迪的路。
现实生活中,社会如果能在各方面给这些人希望,生存和生活的希望,那么这些人也许会不再选择自杀或者重新犯罪。愿世界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