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北京的第二年,我应聘到一家公关公司做策划。在这之前,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企划,主要负责文字工作。进入新公司,我发现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同事们要么穿着名牌,要么时尚个性,言谈举止都透漏出放荡不羁的艺术范儿。他们会吃时下最火的banana雪糕,买最贵的票看孟京辉的话剧,逛各种我听都没听过的北京商店,买最新潮的百褶裙和包包。他们每天换一套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喷着高档香水,拿着iPhone把带钻的手机壳晃来晃去。而我呢,喜欢安静,穿着几十块钱的T恤和万年不变的牛仔裤,素面朝天,每天去二环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店吃一碗9元的面。不仅如此,我天天早晨7点钟准时到达五棵松地铁站,一路挤到永安里,再走一公里到单位,比清洁工阿姨还早。我的主管是个性格外向的女汉子,纯正的北京人,有文化,有个性,有思想。每次和她出去,我都是一个聆听者,听她讲郭德纲的相声,讲孟京辉的话剧,讲她和闺蜜的泰国旅游、她遇到的奇葩客户,还有她觉得不错的书。我很喜欢她充满文艺的表达方式,也很想融进她的圈子,但是我知道,我不可能融进去,我当时的经济能力、阅历、见识、知识储备、性格,都和这个圈子格格不入,硬要融入,只能是痛苦多于快乐。所以,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四个月,我果断辞职了,这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不属于我。
2
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家公司面试,因为岗位急缺,无法等到下批统一招聘,就走了单独招聘流程。我没有参加新员工培训,直接到部门报到。部门一共五个人,中午去食堂都是各有各的团体,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又是新面孔,特别扎眼。所幸进公司一周就参加了爬山活动,认识了同样落单的上一批新员工,她的伙伴都被分在第一批。从那以后,我加入了她的小团体,中午一起去食堂。一周下来,我发现小团体经常在外面吃饭,一周至少大吃一次,直到上班前15分钟才回去。聊天的话题多半是吐槽领导,吐槽同事,或者八卦周围人的糗事。单位中午休息时间长,从11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我一般12点半吃完饭回来,睡到1点半起来看看书,写写字。我开始讨厌小团体的聚餐,心疼被吐槽和八卦浪费掉的时间,也不愿意和负能量靠的太近。一周之后,我开始找各种理由推掉小团体的聚餐,一个人去食堂,孤独就孤独吧,起码自在。渐渐的,我认识的同事多了起来,每次去食堂,路上总能碰到几个邀我一起走,但再也没加入过任何一个小团体。
3
老妈去法国旅游,在免税店给我买了一个龙骧的饺子包。我当时并不知道龙骧是个什么牌子,也不知道什么饺子包,就觉得轻快,装货。背它上班的第一天,很多同事问我包包哪里买的,然后跟我聊“轻奢”。作为标准的土老帽,我当然不知道啥是轻奢,也不知道大家为啥问我包包哪里买的。最近,单位同事很多都换了coach的包包,身在帝都的闺蜜也出于装逼的需要代购了coach的手提包和钱包,不免挠动了我略微膨胀的虚荣心。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了解轻奢,在网上找coach,问代购,动辄四位数的价格让我心颤,不禁嘀咕,买一个钱包能干嘛呢?能得到一句:钱包不错,能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能换来一个好心情……这么说还是挺划算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换衣服、换裤子、换鞋、换护肤品……欲望和虚荣都是雪球,特别是我这种买个“轻奢”一定会心疼很久,且经济能力达不到“轻奢”水平的人,还是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看看话剧,听听音乐会,学学烘焙、插花,买点书收藏吧,起码自己喜欢。
就在昨天,我去王府井买了一个芭比波朗的气垫和卸妆水,因为快到三十的年纪,想用一些好点的价格能承受的护肤品。因为从来没用过气垫,我被雪花秀的导购笑话,第一次到王府井,找不到收银台,绕商场转了一大圈。想融进一个圈子很难,得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还得有相当的经济能力和消费理念,不然总会有捉襟见肘,左突右唐,强颜欢笑的感觉。为了迎合别人,让自己受累,何苦呢?融不进去的圈子,就别融了,自己一个人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