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兰德变成冉阿让

马德兰是法国滨海蒙特勒伊市的市长,冉阿让是一个刑满释放又再犯罪的苦役犯。前者研发出了一个特殊工艺,在市里建了一个大工厂,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促进了滨海蒙特勒伊市的繁荣,他也因此被推举为市长。马德兰有个秘密,一个他留存心底从不对人说的秘密。每天他背负着这个秘密工作和生活。他几近完人,单身,生活简朴,不社交,工作努力,业余时间看书。但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而且发誓要找出马德兰的真实身份。这双眼睛是滨海蒙特勒伊市政府警察沙威。

有一天,沙威向马德兰道歉,说真正的冉阿让已经找到了,是他误认了。沙威的话在冉阿让的心里,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心理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是雨果《悲惨世界》里的故事。看到这里时,我的心也紧紧地揪了起来。雨果写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因为看见“贫穷,愚昧,欺诈“的存在。冉阿让是个25岁的年轻修枝工人,他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帮助单身的姐姐养育七个孩子。虽然他很努力工作,但他和孩子们还是常常吃不上东西。有一个冬天,因为工作机会太少了,孩子们已经好几天都没吃东西了。冉阿让在寒风凛冽的黑夜里外出找食物,他一筹莫展,又心急如焚,当他看见一家面包店的橱窗里展示面包时,他打碎玻璃,偷走了一块面包。不幸地是,面包店老板现场抓住了冉阿让,把他移送到警察局。冉阿让被判刑5年。

因为一块面包,就被判刑5年!这是什么社会!我在心里为冉阿让鸣不平。“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社会不公,黑白颠倒,法制的荒诞,让人痛心。冉阿让在土伦监狱里做苦役犯,他愤恨,遇到机会就越狱,但3次都被抓了回来,最终判刑19年。

19年过去了,冉阿让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衰老的中年人。他心中只有对社会的怨恨,对生活的不满。他想报复,报复一切。

从他出狱那天起,他就遭受了世人的白眼。因为他的黄纸身份证表明了他的身份,没有客栈愿意为他提供饮食和住宿。他只能走啊走啊,没地方落脚。

主教汴福汝接待了出现在教堂里的冉阿让。邀请他共进晚餐,给他安排舒适的床铺。即使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烛台,主教也在警察面前为冉阿让辩护。主教的无私与博爱感化了冉阿让,在他只有仇恨的心理注入了爱。从此冉阿让成为行善的人。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成为了马德兰。

现在,马德兰先生在做激烈心理斗争是否要去法庭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我的心随之紧张起来。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为我们揭开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可恶。但雨果同时也指出了善良正直无私的存在。我的心情随着阅读的进展而变化。同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似乎参透了更多。

冉阿让的心理,作者描述得非常详细。当我看到他决定不去自首时,我松了一口气。心想,是啊,滨海蒙特勒伊市更需要你,马德兰可以促进这个城市的发展,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就让那个被误认为是冉阿让的替罪羊上绞刑架吧。可是,马德兰一会儿又良心不安起来,他觉得那个无辜的人因此丧生,他难咎其责。在上帝面前,他始终有罪,无论他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这是关于灵魂的拷问。

最终,马德兰决定去自首,还无辜者清白。马德兰重新变成了冉阿让,成为了终身苦役犯。关于灵魂的拷问,落下了帷幕。

《悲惨世界》很长,我还在阅读中。伟大的作品总能击中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