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的一个朋友来看望我,她是我心灵舞蹈班认识的伙伴,见了面特别亲切。可能是此时我俩的能量特别契合,一下午的交流我们非常愉快。我们时而漫步在校园的操场上,时而在光滑的横椅上坐下,一俩缕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她的脸上,让她的脸闪耀着一层淡淡的光彩,有点油画的立体感……恍惚间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宁静,满足,淡淡的喜悦。
这几天静坐一直在凊理脉道,练习倾听海潮音,在我俩的互动中我觉察到自己的进步,至少在与这个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我将坐垫上的觉知带了进去,这就是关于倾听的冥想……
记得几年前曾经去上父母情商的课程,金雪老师曾经说过,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听”,她将“听”的繁体字一一拆解给我们听,左侧:耳听为王,右侧的“十”目“一”心,意在听的过程中要一心一意的关注着对方,我记得她还反复强调要慈悲的听,她讲得很好,我现在回想起来,只是我是从“头脑”层面去学习的,只是学到一点皮毛,一到关键点就卡了,没有进入实证层次的学习是很难让我真正突破的。这两年慢慢有了一点点修证,稍稍有了一点沉淀,对听的领悟渐渐深了……
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谈时,有没有真的在聆听对方?我大多数情况是神游的,我的耳朵是关闭的,里面并没有什么空间 ,这一点孩子是特别敏感的,我儿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与我说话,我最开始也是拿出自己那副装作认真的“标准”模样面对他,儿子立刻大声哭喊起来:“妈妈,你没有认真听我说话,你一点也不爱我!”我立刻回魂,儿子这才满意,可有时听着听着又跑了,儿子再次生气得大喊大叫……非常有趣,儿子成了我的“测量”剂,可惜那时的我福报不够,没有以此为契机,改变自己…
倾听确实不只是用耳朵,一定要用心,听到话语中的表层含义,弦外之音……如果在听的时候不断将对方的话转译为自己的偏见和爱好,那不是倾听。这个过程是一种冥想,说话的人说了一些话,你专心聆听他的话,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听这些话时心中所起的反应,你的心对自己的反应和对方说的话都有空间去包容,这就意味着你的心是全神贯注的,而不是飘到别处。
为什么我在与朋友交流时可以做到真正的倾听,而对着自己的先生与儿子却很难做到?因为对彼此太熟悉了,你几乎条件反射就知道他下一句说什么,他也很清楚你将要说什么,这是相处几十年的必然结果,我已将耳朵完全关上了。
倾听的最高艺术需要你最高的注意力,当你全心全意在听的时候,听者的存在感的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对真相的洞察。怎么说呢?有时候一些名词术语并无法真正表达清楚,只能是接近。就是你超越了思维层面,不带任何预设、评判、妄念去听。很难是吧,先从陌生的开始,尤其是大自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