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篇都在讲自由二字。《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主要讲什么是自由。逍遥,其实就是自由的意思。
自由,后世之人将它分为两种,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是“去做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不做什么”的自由。积极自由这玩意儿通常会受到攻击,有人会问,我有飞的自由吗?我有损害别人利益的自由吗?极端一点的,我有杀人的自由吗?所以,积极自由不叫自由,只能勉强把它叫做“能力”或者“权力”。
消极自由是绝大多数人同意的关于自由的定义,也就是“不去做什么的自由”。有句话很流行,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时,就可以不做什么。主张消极自由的人,也主张权利——不做什么的权利,换句话说,我有不受别人强制(去做什么)的权利。
但这不是庄子说的自由,庄子说的自由,是指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状态。
庄子认为,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人不可能自由,因为,你在世上生存,必须有所倚仗,不管你所倚仗的是什么,这就决定了你不可能自由,因为你所倚仗的东西是你无法掌控的。那么,世人所追求的自由,包括不受别人的强制的自由(消极自由),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只有你能力越强,你所倚仗的才越少,你的自由才越多。也就是说,你倚仗的是“你可以说不的能力”。
但问题是,你能力越强时,你同时也会被别人倚仗,会成为别人实现自由的手段。也就是说,你能力越强,责任就会越大,也越不自由。
庄子认为,自由不是这样。如果自由是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那自由就不是自由。自由必须是人人都能达到的状态,是适于每一个人的。
庄子先从“大小”、“名实”、“有用无用”之分入手,举了很多例子。说大鹏鸟与小鸟的区别,长寿的与短命的区别,名和实的区别,有用无用的区别,都是为了论证自由的相对性。大鹏比小鸟自由,长寿比短命自由,无用比有有用自由。但这是自由吗?也不是,因为大鹏鸟再大,也有极限,寿命再长,生命也终究有尽头。只要是相对的,是在极限之内的,都不能达到绝对的自由。
什么是精神上的自由,庄子认为,就是能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完全不受影响。他举了几个例子。他说宋荣子这个人,世上的人们都赞美他,他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就是说,宋荣子这个人啊,根本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能清楚地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从来不急急忙忙去追求什么。这样的境界应该很高了吧?庄子说,虽然如此,但还是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因为他人为地在内外两个世界间筑了防火墙,不像大树的根基那样牢。
庄子又说列子,能乘风行走,不用走路,免去了行走的劳顿,动作很轻盈啊,一飞出去,十五天后才返回。但即使如此,他还是要倚仗风,没有风,他就飞不起来,还是不自由。
所以,大鹏鸟不自由、长寿的不自由、宋荣子不自由、列子也不自由。
那么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忘我”。这点跟佛家的“无我”很相似,任何往“自我”身上加的东西,都是自由的桎梏。因为说到底,“我执”这种东西才是自由最大的障碍。
庄子眼中的自由,是向内的自由,是心灵,是精神上的自由。什么是精神上的自由,庄子认为,就是能掌控自由的情绪。绝对自由的人是怎样的?是无所倚仗,是顺应事物变化的规律,是完全的尊重事实、接受事实,情绪不受外界的丝毫影响。
只要你的情绪受到了波动,那就不是自由的状态。而庄子认为,人完全可以通过掌控自己情绪的方法达到自由的状态。至人、神人、圣人能够遵循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无所倚仗,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才是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