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我想,牡丹被贬洛阳的故事,可能是牡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轶事了,甚至比之于她的国色天香、她是不是国花都广于被提及。
龙年初二,妈妈家里的牡丹花开了,很是惊艳。
女皇武则天倘若身处今天这个时代,牡丹一定不会有千年前的被贬遭遇。因为科技发展的今天,时令早就不是问题,距离也不是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想当年被累死的那些马儿,是何等的冤屈!
妈妈家的牡丹开了,在温暖阳光照耀下,透色的花苞从初绽到盛开,只用了大半天时间。
看着她明艳的花朵,我再一次懂了什么叫“牡丹一开,百花低头!”,懂了为什么牡丹被称为花王,也知道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等无数咏叹牡丹的诗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缘由。
牡丹,确实是富贵之花,她的美是大气、沉稳,自带一种不与群芳争输赢的“正宫”一样的从容。
而在以前,其实我一直是不怎么喜欢牡丹的,总觉得她明媚里带着俗艳、雍容中少了优雅,我想很多人可能到现在也还是不喜欢牡丹。
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牡丹总是以她自有的态度绽放。每年四月,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向洛阳,重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景。
我第一次看见牡丹的美,还是二十年前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那次是一个人陪岳母去东京旅行,四月末,上野的樱花已经过了最美的时节,两个人在公园漫步时误入了东照宫,于是豁然就看到了一株株被苇帘遮护着的牡丹。
那一刻,看着千姿百态各种花色娇艳欲滴的牡丹,心里是感到惊诧的,从没想过一直觉得艳俗的牡丹,竟然有一种艳而不俗反而华贵大气的美丽,想到了为何李白会用牡丹形容杨贵妃,“一枝秾艳露凝香”又是何等精妙贴切。
自此,便对牡丹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也渐渐会留意和牡丹有关的一些东西,中国画里的国色天香图、织物里的牡丹纹样、古建筑上带有牡丹纹饰的砖瓦、元青花瓷器上的缠枝牡丹……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一直都有其独有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位置,唐宋人爱簪花,簪花也多选红牡丹,《簪花仕女图》更是流落异国的稀世国宝。而在上野公园里粲然盛放的牡丹,也是千年之前随着遣唐使传入日本的牡丹的后代而已。
2008年,在市郊房子的院子里,我亲手栽下两株牡丹,是在附近的一处叫“天香屯”的牡丹园赏完牡丹后园主人所赠,一株是日系名品“花王”,另一株是国产的粉色牡丹,不记得品种是什么了。那时并不懂牡丹习性,也不知道“春天栽牡丹,到死不开花。”的说法儿,就那么随意地栽下,居然也活了。因为工作忙,房子又不常住,疏于照顾,只是不定时浇点水,也没怎么施肥,每年春天自然地发芽展叶长出花苞,然后开放。盛放时的花是美的,层层叠叠的花瓣,尽显雍容之姿。
四年之前,换了一处房子,院子大了许多。老人爱种菜,太太喜欢花,于是,除了墙边栽了一些月季、蔷薇之外,菜园边上靠着一棵桂花树的一小块地便成为难能珍贵可栽花的地方,我便首选了牡丹,也是应着“牡丹开花富贵到家”的吉利说法儿。
从枯桃花卉市场挑了七棵牡丹三棵芍药,芍药正开着花,一粉两紫,牡丹一棵黄色的开着花,其余都花谢了,只有叶子。卖花的大哥应该是欺我不懂牡丹应当秋天栽种的常识,殷勤周到的送上门帮我栽下,我则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来年春天的灿烂。
盛夏过后,有两棵牡丹就挂了,先是精神不振,叶片发蔫,以为缺水,就拼命浇水,但终究还是连哪个品种都无从考究地就挂掉了。其它的牡丹虽然活了下来,但一直都僵苗一样的不旺盛。只有芍药,一直繁茂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