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可以吗?
21岁时问妈妈,她说,可以,由你开心;
23岁时,她说,可以啊,怎么不行,反正这个时代,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25岁时,她就笑笑,说“我管你”;
27岁时,我不再问,反而“你怎么还不找男朋友”成为了每次和妈妈聊天的必备主题。
21岁觉得如此问是年少轻狂,23时觉得这是成长过程,25岁时害怕问题的答案,27岁时害怕问题成为现实。
妈妈常说,希望你结婚,是想有个人陪着你,不要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活着。两个人过日子,总比一个人要好的多。
可是,我常常怀疑“两个人过日子,总比一个人好”这句话的可靠度。因为告诉我这句话的母亲,自己就是这句话最大的推翻者。
可是她依然心存希望,希望她的女儿我会遇见与父亲不一样的男人,希望我能得到她不曾得到的幸福。
可是我又凭什么不一样呢?只是个比较会考试的傻子而已。
努力考上大学,以为会有什么不同,却原来什么也没有变。
从农村厚实的土地里挣出来,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半空中,城市文明的进步与乡村文化的根茎像是两根巨大的绳索,把我扯在半空,往上够不到,往下触不到。
我没什么自信以为自己是不同的。两个人的日子与一个人的自然不一样,快乐双份,相应的烦恼双份,麻烦也双份,不,有时候甚至多于双份。自己一个人会更加干脆利落。
我也可以像母亲一样,一个人照顾好一家人。
比起婚姻里两个人的相互扶持,我更想遇见一个灵魂相通的人。但我知道,我遇不到了。
如果可以,我想跟妈妈说,婚我就不结了,就让这一点也不珍贵的血脉,在我这里终结即可。
也许别人眼中,生命的价值在于繁衍;在我眼中,繁衍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的传承,就目前而言,我没有任何价值需要或者值得传承,
如果我对生活还有想象,爱情是唯一的幸存,是我目前还可以保留的美好想象。而身边太多残酷的现实婚姻,我没有理由认为我会是例外、是特别。我缺乏勇气,没有能力去应对跟随婚姻而来的学区房,婆媳关系,房子,车子...等等让人头疼的问题。
未来的世界不会更好,故而生命到我这里便可结束,无需血脉继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