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每天早晨,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爱说一句:“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话啊!”孩子到亲戚家玩,要叮嘱:“要听大人话啊!”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估计听到最多的就是:“要听话啊!”
所以,我们培养出了很多听话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做,其他的一点不想多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这样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长大下的孩子,让我读书,我读,让我高考,我考,让我工作,我干,但当有一天,没有人告诉他该做什么了,他就迷茫了。
人与机器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出指令去完成的事情逐渐都可以被机器人代替了,那我们的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呢,我们“听话”式的教育正在扼杀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为什么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差?
首先,孩子的时间都被排满了,没有或者很少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时间是一个孩子最大的财富,现在的孩子被排满了各种兴趣班,有的孩子甚至连发呆的时间都没有了。
其次,在家长追求完美、望子成龙的期许中,抹杀了很多孩子试错的机会,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在家里,很多孩子会主动做家务,可孩子哪能一下子就做好呢?爸妈不是嫌孩子桌子没擦干净,就是嫌地没扫干净,孩子努力做了,本来希望得到表扬,却换来了一堆数落,还不如不做,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正在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我们常说,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那我们就从学习说起,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给孩子设立学习目标,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比如说认字,孩子可以通过生活识字,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反复抄写认字。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情况不同,只要他能通过自己的方法达成目标就行,并不需要所有的孩子都去抄十遍二十遍,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会,并不是让孩子像机器一样没完没了的抄。孩子如果能够高效完成任务就可以免于抄写,在学习中,孩子发现了主动学习的好处,慢慢才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是一个道理的,孩子在学习中培养了主动性,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一个主动的人。
生活中也是一样,要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放纵,而是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对自己的安排负责,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总量上家长要把控,具体安排可以交给孩子。安排合理,孩子自己争取来了休闲娱乐的时间,不合理要对没完成的任务负责,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其实谈的这些很多家长也明白,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关心则乱,不忍放手,往往就是因为太在意了,所以孩子一点小小的“意外”都会牵动家长的情绪,雷霆之下,也让孩子变得战战兢兢、畏手畏脚。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孩子,他们可以做好的,即使这次没做到,在试错的过程里孩子会不断完善,有一天,孩子一定会做的很好。
比起“听话”的孩子,我更喜欢由自己的想法、能独立思考的孩子,社会也更需要能独立思考,有主动性的人。孩子正在成长,未来有无限可能,别让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禁锢了孩子,比起“听话”我相信孩子更喜欢“平等的交流”,比起命令式的家长孩子更喜欢能尊重他们想法父母。孩子在成长,家长也需要进步,新学期开始,你能做一个听孩子说话的家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