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断舍离这个词,是在一个大V的微博上,当时他讲了个搬家的故事:
有一次,我独自一人面对着房间内几个大箱子发愁。
朋友一个劲在微信上催我:快出来,司机师傅等着急了。
我说我在收拾屋子呢,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该不该扔掉,那些东西该不该全带着,纠结了快三个小时了。
朋友就说了一句:没用的东西就该及时扔掉。
……
最后大V总结说:朋友说的很对,不想要的东西就应该及时扔掉,其中包括一件再也不会穿的衣服,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一段不必要维系的感情,让自己学会断舍离。
再然后,就有了今天的这本书,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收拾屋子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特别无奈的情绪:
去年淘宝买的衣服,看了一遍不想看的畅销书,一时兴起买的纪念品...
明明知道再也不会穿了,再也不会看了,却总舍不得扔掉,延伸一下还有:
明明想退却不得不去的学生组织
学了不会却不得不学的扯淡课程
考了没用却不得不考的,别人都在考的若干考试
已经无话可说却总在强迫自己开口的一段感情
还有不想去的饭局、不想认识的陌生人、不想加微信的搭讪男……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不知你有多少积累,或者已经麻木了,不想改变,或者想改变去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如果是,试着从断、舍、离三方面下手吧。
2
《断舍离》,说的是现代家居整理方法,听上去像是一次大扫除,但是背后藏着高深的哲学理念。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更直白一点说就是:
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要
处理掉堆那些没用的东西
远离物质的诱惑,让自己处于真正适合的当下中
没有选择,我们才更容易做出选择。
3
对于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要。
想一下这几年里有什么东西是你坚决不想要却不得不要的?
一次50人的party,虽然一共才能说出其中5个人的名字;
聚会上硬是加你微信的陌生好友;
缩在KTV的角落里,苦兮兮地熬过的通宵;
以某某学长的名义,硬是塞给你的帮忙请求;
还有硬是拉你进入的,不知道干嘛的水友群聊……
我们为了乱七八糟的关系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回过头看,很多其实毫无用处。
说实话,相比起一个人在电影院的角落看一场最新上映的电影,我更害怕跟一帮不怎么熟悉的人天南海北的吹牛逼,虽然过程中我都在玩手机。
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不想结交的朋友,不想参加的聚会,都不要勉强去做,为难自己也是为难别人。
4
处理掉没用的东西。
无聊我会逛淘宝,心情低落我会逛淘宝,诸事不顺我会逛淘宝,淘宝俨然已经成为逃避无聊时打开最多的APP,当然还有支付宝。
然后呢,然后就是买回一堆用过一次就不想用的东西,穿过一次就不想穿的衣服,还有一堆永远不会用的零碎赠品……
再然后就是,拥挤的私人空间,恼人的选择困难症,还有抓狂的月底支付宝余额。
试着整理一下你的私人空间吧,对不会再用的物品果断丢掉,你要清楚一件事实:失去的越多,往往得到的越多。
果断把对你没用的东西扔掉,删掉永远不说话的群聊,退订几个永远不会再去阅读的公众号。
5
脱离对物质的依赖。
远离物质的诱惑,让自己处于真正适合的当下中。字面意思,很容易被理解,可一定要牢记的是:
在没有得到之前,你是没有资格说自己远离物质的诱惑的,或者说,如果本来就不曾拥有过的人,是没有什么资格断舍离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原本就家徒四壁,兜比脸都干净的人,跟你谈淡泊名利,你会怎么想?谈完之后,找你收费2块答疑费,你又是什么感觉?
明明来什么就没有啊,就不要装出一副主动舍弃一切的表象了。很幼稚也很可耻,在淡泊名利之前,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拥有。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贫穷还是富裕,把时间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比啥都强,好的东西都值得花心思去经营,坏掉的东西就应该果断舍弃。
最后用一个段子结尾:
有一次,一名电台主持人接到一个电话,是个失意的男听众打来的,这人说:“我想跟你咨询个问题,我女朋友嫌我穷要跟我分手,我该怎么办?”
主持人:“那你到底穷不穷?”
男听众:“我觉得我挣得可以。”
主持人:“你一个月薪水多少?”
男听众:“平均也就是2300左右吧。”
主持人:“你工资这个数,那你有没有副业?”
男听众:“没有。”
主持人:“你工作是朝九晚五吗?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
男听众:“我比较热衷国际形势,喜欢看实事评论,还有报纸、杂志什么的...”
主持人:“你这种情况,你就不要热爱国际形势了,你平常的活动该是什么你知道吗?你到咱们市比较大的商场去转悠,下班你就去转悠,多去接触商业社会知道吗?注意看那些商品的标价........好了,我们来接听下一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