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一词最早见于2015年北京大学 [1] “知本财团”课题组提出的思索引擎课题报告,是对“数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阐释,最初的定义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一是“数字智慧化”,相当于云计算的“算法”,即在大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数据增值增进,提高大数据的效用;二是“智慧数字化”,即运用数字技术,把人的智慧管理起来,相当于从“人工”到“智能”的提升,把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三是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构成人机的深度对话,使机器继承人的某些逻辑,实现深度学习,甚至能启智于人,即以智慧为纽带,人在机器中,机器在人中,形成人机一体的新生态。这是对“数智化”的原始认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程度的快速提高,“数智化”的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
从数码相机、数字电视开始,数字技术与产品结合,使产品更聪明,这是最初的“数智化”形态(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
将数字技术用于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与质量,使企业更聪明,这是“数智化”的第二阶段。
数据上云之后,不同来源的数据形成聚合,人机协同的领域日益扩展,人与环境的响应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城市更聪明,这是“数智化”的第三阶段。
“数智化”的传统认识,最高阶段就是“智慧城市”与“万物互联”,但也有学者认为,“数智化”还有第四阶段,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频互联”,也就是把人的思维看成是“万物”的特殊组成部分,进行特殊的“互联”,把“数智化”继续推进到文化层面。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