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渴望探索除你之外的整个世界,特别是父母的房间,变成了你的游乐场,探险地。在经历过无数次摔坏妈妈的粉饼、打翻指甲油之后,爸妈的房间开始对我选择性上锁。
我总是想方设法的进入这样一个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的地方,直到我发现了禁地中的藏宝阁——爸妈忘记锁的床头柜,于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了“避孕套”。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直面“性”这件事情,我的内心不断受到冲击“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父母居然也是拥有正常性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吗?”
中国父母,不对,是中国人都羞于说爱与性,我的父母是极为传统的中国70后,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听过他们彼此表达过任何的爱意,他们的爱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相处模式,说出口是一种矫揉造作,那这样的爱之下的性对于他们而言又是什么呢?习惯?冲动?还是压抑之后的宣泄?
而今天,我们甚至不需要流连夜店或者聚会送酒搭讪这样的老式浪漫,只需要一部手机,4g网络,一个app。打破空间距离之后,感情像个巨大的互联网购物平台,大家清清楚楚的把职业、年龄、喜好、收入写在好看的照片之下,即买即退,我们享受着和每一个世界的擦肩而过,沉浸于每个新鲜肉体的暧昧和怦然。
因为认识一个人的成本实在太低了,导致每个人都错觉一般的觉得自己的选择余地太大,于是“我爱你”就从爱情承诺,变成了招呼式的社交礼仪。
当爱不再羞于说出口之后,性的地位就慢慢出现了改变,所以,现代社会,到底是爱情绑架了性,还是性绑架了爱情?
从某个角度来说,玫瑰与避孕套是不是应当是同一种存在,都是一次性使用产品,都是助燃剂,前者带来情感的虚荣,后者则是肉欲的安全保证。更奇怪的是,两者都拥有一定随机发生的概率。
弯仔码头“安室奈美卉”,14年回到祖国怀抱之后,一度拥有美好潇洒的男女生活,人生不可缺少的除了男人就是烟,可是去年开始,她开始摘掉穿过得环,换掉暗黑的妆容,认认真真谈起了中国男朋友。
而我身边情感至上的Naomi小姐,却在熙熙攘攘的男色肉体中,一骑绝尘,每日每日销魂忘情。
安室奈美卉每天会自觉卑从中来,而Naomi小姐也抱怨男人的轻浮和浅薄,似乎两种生活模式相互矛盾却又殊途同归。由此可见,先试后爱与否,都不存在成功或者快乐的绝对值,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的涌入这个未知的方程式呢?
我们总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我们习惯将分开的理由归结为两个人不合适,甚至是对方身上,但我忽然意识到,可能有一个极其不浪漫的设定,感情,特别是爱情,会不会只是自己一个人事情。全程投入的爱情,歇斯底里无法自控的爱情,甚至是一夜情,根本上是不是只是在自我取悦?即使被伤害,是否也只是我们需要这种感情的受虐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依旧具备付出和爱人的能力?”
所以如果爱情的本质就只单单是因一个人自我不开心和开心的情绪集合,那么玫瑰和避孕套的相处模式是不是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随机发生频率的时间点和你的需求状态撞了个满怀。
有人时常感叹,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生也只能爱一个人,但是否有可能,遇到人基数的大小也一定程度限制更多的可能呢?会不会人生注没有所谓唯一的灵魂伴侣,而所有的合适也只是阶段性。换句话来说,拥抱欲望本身,就是拥抱自己和爱情。所以大时代一方面折断了我们的包好的玫瑰花束,一方面却给了我们一整片的花田,而避孕套,则是时代促销爱情的买一送一?
作者简介:94年初老症候选人,爱回忆爱发呆,朋友圈中的情感顾问,体育西路凯莉 布莱肖,前广告创意人,现时尚行业市场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