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上元节。
欧阳修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临安城内,人流如织,花市如昼。平日里“三步不出闺门”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在今日可以结伴外出,或游玩,或借着赏花灯与情人幽会。
城中如意茶楼的雅间里,素衣钗环的清秀女子透过打开的小窗痴痴地望着城内的阑珊灯火。犹记得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上元夜,温润的男子一袭磊落青衫,乘风踏月而来,漫天灯火皆沦为陪衬,独他一人遗世独立,恍惚间,女子仿佛又看到了那如玉的男子,他笑着唤她,“玉娘”。玉娘伸出手来,那男子却又消失不见,“沈郎”,她看着街边的夜景暗自垂泪,“为何离我而去?”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沈张两家世代交好,玉娘与沈佺自幼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幼年的情谊在漫长的日子里渐渐发酵为小女儿家懵懂的情思,玉娘的一颗芳心早已交付给了沈家芝兰玉树,文采风流的公子沈佺。结亲之意两家彼此心照不宣,只待张家千金及笄之日,便是沈家儿郎提亲之时。
终于到了玉娘及笄那日,她一袭水红罗裙盈盈而立,浅笑嫣然,倾倒了多少王公子弟。及笄仪式上,母亲为她结发,用玉笄贯之,示以成年。之后的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沈佺提亲,张父欣然应允。临安城内又传出一则郎才女貌的佳话。
张府高高的绣楼中,玉娘倚卧在轩窗边的软榻上,手拿针线,一针一线满满的都是情意。大抵世间没有什么比两情相悦,有情人终成眷属更美好的事情了。玉娘的目光落在桌上那犹带墨香的潇洒字迹上,心中娇羞不已,灵机一动,一首《紫香囊》跃然纸上,“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郎情妾意,诗书传情,少女时期的张玉娘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戏文中总要一波三折,更不要提现实了。意外总是来的这么快,让人措手不及。张父悔婚了。
现在的沈家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沈父仕途不顺,沈佺无意功名,沈家更是日渐萧条。或许是不忍自己金娇玉贵的女儿嫁到沈家受苦,又或许是结这门亲事对张家毫无助益。张父产生了悔婚的念头。
我不知道玉娘当时是何等的心情,一边是有生养之恩的父亲家族,一边是两小无猜的未来夫君,她大抵是为难的吧。一个娇弱的闺阁女子,被束缚在程朱理学的教条之下,她纵是才华绝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弃父母亲族。她所受的教育不允许,她所处的时代更是对女子百般严苛。
玉娘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写下了《双燕离》一诗“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张家父母终是不忍女儿伤心,写信给沈家,“欲为佳婿,必待乘龙”。于是,双方都被迫给门当户对的婚恋观念做了让步。
佳人高伫绣楼,黯然憔悴;才子背井离乡,上京赴试。离别那日,玉娘以诗相赠,表达离别之情,《古别离》云:“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她说“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沈郎,你看见了吗?我摒弃华衣美裳,容颜不复明艳,因为你不在,我的愁情使我衰老。
《诗经子衿》有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唐温庭筠《新添生杨柳枝词二首》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没有相思过的人,不懂其中滋味。
细数着流年时光,玉娘在回忆中等待,于入骨相思中,写下《山之高》三章云:“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字字缠绵,相思力透纸背,在千里皎皎明月中低低诉说着思念与痴情。
此时的京城,沈佺之名人尽皆知,少年才子,意气风流,22岁的榜眼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被艳羡的对象。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也算圆满了,才子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洞房花烛,入阁拜相。佳人觅得如意郎君。从此,一起执手看春花夏华,赏秋菊冬梅,品茶论诗,作画弹琴,好不惬意。
但是,命运无常。许是上天见不得那么多才子佳人的幸福吧。这才有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悲剧,这才有了陆游与唐婉的分别,这才有了张玉娘与沈佺的阴阳相隔。
对于沈佺之死,今天众说纷纭,时人大多赞同伤寒致死,但即使在医疗水平落后的南宋,一个小小的伤寒要人性命也太过耸人听闻,更别说是当时众人追捧,如日中天的天子门生沈佺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相思成疾,“积思于悒所致”,玉娘得知,即寄书一封,“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以此明志,沈佺大为感动,强撑病体要赶回见玉娘最后一面,最终,病逝在路上,闻此噩耗,玉娘恸哭不已,挥泪写下一首诗,《哭沈生》:“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宝镜照秋水,照此一寸衷。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此后,才子佳人天人永隔,玉娘着素衣,吃素斋,为沈佺守节六年,于南宋景炎元年追随沈佺而去,年仅27岁,一代女词人陨落。玉娘死后,张家父母被女儿的矢志忠贞所感动,征得沈家的同意,把俩人合葬于县城西郭枫林之野,生未同寝,死同穴,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玉娘生前天资聪慧,工于诗词,时人以东汉曹大家班昭比之,但死后却声名不显。直至后世,她的诗作,事迹才显于世。
包利民曾这样评价她,“张玉娘,字若琼,人如其名,其心如琼似玉,对爱情忠贞坚定。这个千年前的女子,已成为我心中不可触碰的圣洁。我不为她哀怜哀叹,我只愿在她的浅笑深情里,让心灵一次次的纯洁起来,如她的千里相思,如她的皎皎明月。”
PS:谨以此文纪念我通过的英语考试~(๑•॒̀ ູ॒•́๑)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