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静的革命
1、未来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2、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化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
3、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4、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之外,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的排座的课堂,以学科为中心、让儿童习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技能,然后借助考试来加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5、诸多国家的课堂是,20名左右的儿童分成四五人的小组围坐在一张课桌边,展开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设计师或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展开活动。教科书是配角,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
6、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课堂风景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21世纪的今日已经发展到后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代是以高度的知识、文化、信息和服务业所构成的知识经济社会。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探究性学习符合这种社会变迁的需求。在21世纪的学校里,不仅追求学习的“量”,而且追求学习的“质”,要求终身学习的主体的形成。课堂中宁静的革命就是在这种历史变化中应用而生的。
二、相互倾听的关系
7、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合作”、“反思”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
8、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必须以倾听为核心。教师必须完整的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思考并认识儿童的发言是由文中的哪些话所触发的,是由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该发言同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教师一旦在倾听中理解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
第二,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寻求“好的教学”。因为寻求“好的教学”会使教师陷入这样一个陷阱——关注于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让“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信条。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
三、“串联”与“反刍”
9、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
10、“串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活动无非在于探讨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
11、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前、向前倾斜,停下步伐反刍前段的活动的情况寥寥无几。结果是多数儿童被置之不理,只是借助一部分儿童参与来展开教学活动。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单向灌输教学的教师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借助“反刍”保障了班级全员参与的学习。
四、愿景
12、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些教师们的共同愿望。这是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力的挑战。
13、学校是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场所。而现实的学校正在沦落,随着学年的升高,多数儿童会逃离学校,逃避学习,逃离书本。尽管教师拼命的努力,现实的学校正在变为这样的场所——儿童们越是上学就越是丧失学习的乐趣,越是丧失合作学习的伙伴,越是丧失支撑学习的教师,越是丧失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广州合作学习创造探究学习的挑战,正是为变革这种学校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