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七节课,同课异构,帅哥美女刷新了我的认知。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老师们的个人素质非常高,标准的普通话,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独特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可以看出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但有几点引起我的思考。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性强,内容容易理解,行文线索清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就要紧扣这一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纯洁、无私的内心。这几位老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教学目标很好地落实到了教与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龙飞老师对小男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的分析,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不富裕的家庭,虽然他的家庭是不富裕的,但是他的内心是强大的,是富有的,是懂得给予的。
二、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线索清晰,教学时老师们大都从题目入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这个故事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如:“男孩的眼里闪着喜悦的光”,“保罗的眼睛湿润了”等等,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关爱,以及保罗内心的感动以及给予陌生兄弟俩的无私的爱,并从这样的字里行间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深刻含义。有的老师以“快乐”为主线,提出什么是快乐的,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会快乐?有的老师以“给予”为线,谁给予了谁什么。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什么?保罗给予小男孩什么?小男孩给予弟弟什么?理解给予的深层含义——付出不求回报。还有的老师紧紧抓住两处悬念来处理课文,“哇,我想……”“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两处的悬念,让保罗知道了小男孩的可爱与无私。
三、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龙飞老师注意到这点,所以能够按照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老师们在教学时都注意到了拓展训练,在课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并且进行了小练笔的写作训练,“我也因为( )而快乐。”“生活中,你曾经给予过别人什么。”
龙飞老师注意到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并且以名言的形式引出高尔基,引出高尔基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安排学生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含义。
在网上找到略读文的教学方法,保存并学习:
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1 .自读时间给“足”。
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慢嚼细咽,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交流研讨也要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了书,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才会有深读、探究的心情。
2. 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摒弃过度的设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 课文教学求“减”
生字新词,不求甚解;强化默读,淡化朗读;以读为主,减少练笔;略逐词逐段地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求略,部分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