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沃土有机农业研究院
植物源杀虫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在漫长的与昆虫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的过程中,除了形成形态结构上的物理性防御机制外,还耗费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来产生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挥发性精油、生物碱等。多数植物次生物质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它们不直接参与维持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但却能影响周围生长环境中昆虫对食物的选择。由此可见,植物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被取食地位,次生物质能帮助它们积极地对害虫产生自然的抵御作用,使植物种群免受虫害或受害较轻,从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法则中得以繁衍。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01
主要制剂
植物源杀虫单剂有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烟碱、茴蒿素、藜芦碱、茶皂素、马钱子碱、苦皮藤素、川楝素、闹羊花素Ⅲ、瑞香狼毒素、血根碱、木烟碱、蛇床子素以及棉籽碱、蓖麻油等。混剂有:苦参·印楝、百部·楝·烟、辣椒碱混剂等。
02
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拒食、忌避、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03
特点
① 对害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植物性杀虫剂除具有与有机合成杀虫剂相同的作用方式外,还有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等作用方式。它们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阻止害虫直接为害或抑制种群形成而达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这为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由于这些特殊的活性,害虫很难产生抗药性。
② 取自天然、对环境压力小
植物性农药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顺畅的降解代谢途径,没有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安全间隔期通常很短,特别适用于果蔬等作物,有的植物性杀虫剂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③ 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植物在与害虫的协同进化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与它关系不大的其他生物所起的作用通常十分微小。因此,植物性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一般比较安全。但许多植物性次生物质也是高毒物质,如烟碱对人、畜高毒,鱼藤酮毒性中等。可见植物性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是相对的。
④ 持续期较短,易降解,无残留,特别适于蔬菜等收获期短的作物。
04
缺点
① 药效缓慢
植物源杀虫剂一般是缓效型药剂,不像化学农药属即杀型,农民难以接受。
② 价格稍高
植物源杀虫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常常很低,造成生产成本较高,其高价格给市场推广造成一定难度。
③ 标准化生产难
植物有效杀虫成分含量因产地、季节和气候等因素而不同,造成产品难以标准化生产。
④ 植物资源有限
主要来源于植物,资源受限制。特别是对需要采种的杀虫作物,还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限制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