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下班回到家,儿子见了我嘴巴就停不下来。
从他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描述中,我必须很专注才能从他大量的信息中听出来,原来他昨天下午下楼买水喝的时候忘了带钥匙,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他是如何处理的呢?
1.他先想到给我们打电话,找到店老板帮忙,但是老板说手机欠费,没电(很有可能是因为大人看着小孩子,不愿意借给他,但是儿子善良的相信了老板的借口,或者是真的,我有偏见了);
2.借电话无果后,儿子因为不认识其他大人,就放弃给我们打电话;
3.大概是无聊的在小区里转悠,然后看到一个认识的小男孩,于是两人一起玩了一下午;
4.小男孩回家的时候,儿子一起和小男孩去他家,在他家人邀请儿子喝水的时候,儿子在很渴的情况下依然婉拒。
我从这些表现中看到儿子身上的特质:
1.乐观(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时没有自己坐在家门口哭,而是想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2.善用资源(去借认识的大人的手机打电话);
3.接受现实(没办法打电话就选择找小朋友一起在外面玩);
4.有修养(到不熟悉的外人家里不吃也不喝别人的东西,哪怕别人给他。)
关于第4点,一直以来我尝试给他灌输一个思想:如果遇到熟悉的外人,或者自己真的需要,也是可以接受别人的赠予而不是一味拒绝。但是这点上,儿子很小的时候都坚持自己的立场,这让我很纳闷,想来想去,既然这样做并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又是他自己非常要坚持的。我就不再强加我的想法给儿子。
除了下午的突发事件之外。儿子还有另一个转变,也让我有些小惊喜。
我到家之后,儿子先告诉我以上信息,接着说茶几没有擦是因为下午没有在家,于是快速去拿抹布擦桌子,擦完接着又拿着拖把拖地。
这个习惯是在这个暑假里我新增给儿子的,前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太累,就想分一些家务给儿子。便从擦茶几和拖地开始,我正好正在看《非暴力沟通》,其中的赞美我运用到儿子身上。在他第一天做了之后,我由衷的赞美了他一番:“儿子,太谢谢你认真的擦茶几和拖地了,茶几擦的这么干净,地拖的这么干净,而且还让我很轻松。”当然,我夸的时候会更奥斯卡一些。
几次之后,中间我外出两天,没想到儿子已经把这两件事当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每天去做。当然,为了他更好的坚持,也为了我更多的轻松,我可以适时继续夸他。
另外一个转变是我带着儿子下楼打羽毛球,为了培养儿子的运动细胞,也让自己不再寄希望于老公身上,我决定自己每天晚上带着儿子下楼打羽毛球。也就打了两天,发现儿子的球技已经有了进步,并有了愿意打球的意愿。
老公这边也在刚帮别人修完空调一身汗的情况下没有急着上楼休息,而是在那里一直陪着我们打球到天黑。
这种一举多得的方式我决定继续坚持下去。
儿子越大,越让我觉得,教育孩子很简单,首先看自己做到了什么,就能影响孩子做什么。一味的要求不仅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自己越来越觉得教育的难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