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出现这3种迹象,暗示着你的人生正在走下坡路。这三种状态,一开始都挺美好,也很舒服,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但其实】是会让一个人慢慢废掉。
第一种,悠闲度日,无所事事。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这世上有人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没错,时间看得见。把时间花在什么上,就得到什么。而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得到的只能是无聊空虚。最近我深有体会。
最近一个月我都在修养身体,几乎没有工作。一开始挺开心的,终于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吃吃喝喝睡睡了。因为要经常躺着没法做事,才过了十来天,就觉得无聊、没劲。为了不无聊,就玩手机,经常就是躺床上一刷就是一上午或一整天,结果内心更加空虚焦虑了。
废掉一个人的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无所事事。
那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感受,真是太糟糕了。后来我发现,哪怕我每天只抽出半小时,去看一本有用的书,或者做个手工,才能稍微对抗这种无所事事、沉迷网络带来的不真实感、无意义感。因为至少,今天我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
我想,应该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
尽管家人说,我是劳碌命,闲不住。我也知道,自己是一个成就动机的人,有行动、有做事、有输出,才会有成就感,那种完成一件事情后的愉悦感,比刷手机、打游戏带来的快感更高级,更持久,也更真实。
为了某个目标熬夜工作或过于奔波过的人,想必都懂得那种身体的疲惫并不会让人感到沮丧或失落。真正能让人感到跌落谷底的是焦虑、挫败,是无所事事和空虚。
第二种,光听不做,止步于知道。
《奇葩说》第六季导师李诞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让他对现在的年轻人提点建议。他说认提也没有用,没有人会听,该走的路还得走,该犯得错还得犯。但是当主持人问他,有没有人给他的建议,让他觉得很受用的时候。
李诞说,有很多。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我把他们都付诸在了行动,所以光听是没用的,还得做。你把你爸妈朋友圈发的鸡汤文章,照着做下来十条,你都会获得一个很不错的人生。真的,关键是还得做。
悟空问答上有个问题:每天下班后看书,这样坚持两三年会怎么样?答案是你可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会变得更好。也有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
如果你只是看书,却不把看来的东西用起来,指导和修正的行动,那么坚持两三年,你和你的生活依然还是老样子。你只是知道了很多道理,然后什么都不会改变。
的确,没有人会因为听过许多道理,就活得很好的。只听不做,只看不做,光想不做,还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去听、去看、去想。
第三种,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
不是没事做,也不是不想做,而是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样的人已经很努力了吧,又怎么会废掉呢?
樊登老师在讲某本说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家医院的病房通常是约的满满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有急诊的时候,医院只能把一些手术计划拖延,久而久之,医务人员常常不得不在深夜两点还在手术台上工作,而且大部分人都需要大量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这就导致大部分人都在一种低效且又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医院外聘了一个顾问,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方法,就是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付急诊病人。但这个建议一开始遭到了医院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医生已经很忙了,要空出一个手术室,这相当于放弃了宝贵的资源闲置不用。
但事实上,这个方法真的奏效了,有了一个空闲的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紧急病例,不用重新计划和排期,而且他们工作时间也少了,手术效率也提高了,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其实是个隐喻。它告诉我们,有时候让自己闲一点,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甚至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
如果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像个陀螺一样不停转,都没有时间用来思考和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是很可怕的。很多人陷入“穷忙”状态,越忙越穷,往往也和这个有关。
忙碌的同时,要让自己有时间闲下来,去思考和反省,去做些看似没意义却更具挑战性的事,对人生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人生短暂,不过3万多天。而人生,正是由这一天天组成,浪费一天就少一天。人的一生,是做一个情绪饱满、思想活跃、踏实行动,努力追赶光的人,还是做一个安于现状、思想颓废、得过且过的人?无论你怎么选择,你都是对的。因为预言自证。
我想,我们都希望是前者。
作者 :厦九九,上市公司品牌总监,职场二宝妈,成长学习博主、头条号签约作者,写作教练,《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写走心的成长感悟、实用的职场分享、高效的写作技巧,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