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月依然不好过。每天唯一能放松心情的是骑车上下班,不得不说,共享单车经历了肆意生长、重新洗盘后,管理的更规范,车也比以前好骑多了。每天早上沿着滨江一路骑,看到两边精致的绿化,沿路奔跑的外国人、年轻妹子,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黄浦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若下班早,还能有幸在在沿途看到落日余晖下的黄浦江,蓝蓝的天,云朵都被染成了害羞的粉红色。这是上天赐给再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最好的礼物。人的一天如果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和结束,那寿命也会增加一两年吧。回顾过去在陆家嘴工作的5年,能放松地抬头看看天看看云享受着江风拂面的日子屈指可数。我理想中的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总的来说是一种有弹性、有质感的生活。工作、学习、运动、享受生活,给自己的每个阶段设个小目标,每天有目标感地工作和生活,赋予平凡的自己些许意义,才不枉度过这一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征途,我很庆幸自己留在了上海,虽然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不小,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我渴望向上的动力,也是上海能够给予我一份质感的生活。而每个人的人生的课题都是如何平衡这一切。
这个十一月,我那性格强势又爱唠叨的婆婆来家里小住一段时间。我内心并不排斥婆婆的到来,而是觉得这是她的钱买的房子,应该来住。然而在她来的前一个星期里,发生了两件事情让平日和气的我们夫妻两吵了两次。事情都是琐碎小事,但都是牵涉到婆婆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也体验到了婆媳关系的无法调和之处。如果是两个人的事情,不管多大,我们几乎都不会吵到面红耳赤,但只要有婆婆的参与,事情不管多小,都会是一方无法理解一方的委屈。樊登读书会说过一句婚姻关系的修复方法之一是允许矛盾的存在。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可能因为我从小外婆带大的原因,没有体验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对人情世故较为淡薄,童年的孤独使我成长的过程中较为独立,也很享受没有被亲人平日琐碎牵绊的自由。虽然我和妈妈无话不谈,但在生活上,我和家里人是有界限感的。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不给对方压力,这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不过生活本来平淡如水,婆婆的到来,确实给了我很多素材可以在这里写一写。从这段关系中抽离出来后,我对婆婆没有丝毫的抱怨,而是对这样一个辛劳了大半辈子的女人感到怜悯,也许世界上大多数女人的一辈子都是为了家庭在付出,有时候忘了自己的梦想,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该如此。不得不说,我的婆婆很优秀,作为领导的她,有女强人的独断力和领导力,能说会道能歌善舞,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培养了两个优秀懂事的子女,两边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可是同时,她对周围人的不满也会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内心的不平衡也会越来越影响她的性格。我一开始不太明白,作为婆婆的她,为什么会在儿媳妇面前疯狂吐槽她自己的婆婆和女婿,我们两的关系还不至于这么亲近。后来我想明白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来我与她的亲戚朋友物理距离足够远,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所以我是最合适的倾诉对象,二来在这大段的吐槽中一直在凸显她自己的能干和遭受的委屈,可以博得我的共情和体谅,同时,她也希望我能像她一样恒久忍耐、对自己高要求、为家庭付出全部。婆婆这几天采购了很多东西,想把这个小家甚至是我们,重新改造成她希望的样子,大到阳台小到酱油和醋,都以她所谓的经验和常识提出了不满,比如酱油要买什么样的,白醋没有红醋好,要买马桶保暖圈,睡觉不能关房门,哪怕我们睡觉的时候她还在客厅看电视,出如此类的细琐小事,没有生活的界限感,无法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想的只是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经验把我们家里改造成她觉得是多的样子,那是属于她习惯的舒适圈。这种强势的改造意识确实给我很大的压力和紧迫感。比如晚上我加班回来,已经精疲力尽,但还是让我这里调整下那里整理下,而这种细碎小事是无穷无尽的。这样的性格让我很心累,我是不是也该放下时时刻刻谨小慎微的心情,让自己的神经放松一些。
马上双十一了,能否把我的婆婆打包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