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现在谈谈我很少很少的好经验”,有三点:
一、我写的不好,但写的很勤。勤是好习惯。
从三个方面来写:
1.在学习过程中,出废品是很难免的。勤是必要的,但勤不能保证不出废品。即使废品,其中也会有一二可取之处。
我们应该勤了更勤。若不能勤,即连废品也写不出来,虽然省事,但亦难以积累经验,定要吃亏。
2.勤于写作,就必然勤于观察,对新人新事经常关心。这里一带而过,具体写在第二条内。
3·只有勤于动笔,才逐渐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得到提高。
有的人随时收集写作资料,可是,只谈而不写,只虑而不做。笔墨不落在纸上,谁也不知道资料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找戏。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有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总结:勤动笔,勤观察、勤积累。即使积累一堆素材,不动笔等于白积累;多观察积累才能写出好的人物;多积累才能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二、我没有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可我总是把人物放在心上。
如何创造人物?
首先是作者关心人。只要遇到一个可喜的人物,我就那么热爱她(他)总是设法把他写的比本人更可喜可爱,连她的缺点也是可爱。作者对人物有深厚的感情,人物就会精神饱满,气象堂堂。对于憎的人物也由他可憎之处,找出他生活有滋味的理由,以便他振振有词。
我并不照抄人物,而是抓住人物的可爱或可憎之点,从新塑造,这使想象得到活动机会心中有了整个的一个人,才动笔写他。
观察人物随时随地、经常留心。观察多了既能把本来不相关的人拉到一出戏里,形形色色不单调。临时观察一个人总不如随时注意一切的人更为重要。自己心里没有一个小的人海,创作起来很困难。
总结: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比她本人更可爱可喜,憎恨的人,找到他热爱生活的理由。
三、有人说我的剧中对话写的还不坏,我不敢这么承认。我只是在对写对话上用了点心而已。
首先,我要求对话要随人而发,恰合身份。力求人物不为我说话,而我为认物说话。这样听众或者得因话知人,看到人物的性格。
其次,我要求话里有话,稍有含蓄。人物讲话必与理智、感情、性格三者相联系。从三者去思索,找到适当的话语,再去加工,适当而精彩。含蓄也包括诗句的成分,用现成的白话,加工,表达出人格美、生活美,革命斗争壮丽。泛泛词句一定负不起这个责任。
最后我所要的语言不是摹拟得来的。自树风格。要求自己一个虚字也不随便使用,必经几经揣摩,心中念念有词,才觉得用“呢”,还是用“啦”。
总结,用词要谨慎,词语需要用心加工揣摩,不模仿别人的,只树立自己的风格。适当的词才能表达准确,起到相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