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去年,在互联网界,除了 “ AI ” 、“ 自动驾驶 ” 和后来居上的 “ 区块链 ” 兴起,还有一个概念也悄悄被大家知道,那就是 “ 新零售 ”。
再对互联网不熟悉的人,也感受到了生活用品越来越贵的趋势,“ 消费升级 ” 就像当年的电商一样,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啥是消费升级?说白了就是人们挑选物品,不再以便宜实用为最高标准,还要兼顾质量、定制、品牌等等。。
甚至,有多少人,牌子是消费唯一标准呢~
拿着 95 刀的纸杯,连咖啡的味道都更加浓郁了呢
现在居民每年的消费支出都在大幅上涨,可是,网上的销售增长却比起往年少了许多,这就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线上的消费红利就要见底了。。
网购增长率逐年递减:
可能感受到一丝危机,在 2016 年年底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针对线下实体店提出 “ 新零售 ” 的概念,要建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零售形态,也就是消费者要什么就卖什么~
线上店的好处是啥?一方面是你可以货比三家,仔细询问商品的一切特性,另外一方面是不用跑腿。但是买到手之前,你看不见也摸不着,出了问题要退要换很麻烦~
实体店的好处呢,就是你可以立马鉴别消费品,食品的生产日期,衣服的颜色大小,鞋子真假,合不合适一眼就看出来,而且想买当天就能拿到,缺点是实体店有时候并不卖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比网上要贵一些。。。
而马云提出这个的新零售,就要把二者结合,扬长弊端,利用网上和线下的数据,优化资产配置,减少销售环节,塑造一个高效的零售市场~
可以根据人群画像,配置相应的实体店商品
人们既能在实体店体验网购的快乐,也能在让网购享受实体店的便捷,这才是新零售最大奥义。emmmm...
这不,大家都说,阿里要收购饿了么,不只是看上外卖市场,更看准了它的蜂鸟配送物流,快递的配送时间一般是和外卖高峰错开的,如果天猫的菜鸟物流和蜂鸟物流结合起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没准还能减少快递配送时间~
想想啥时候网上购买的东西都能 1 个小时到就牛了~
这个 “ 新零售 ” 一提出,大家纷纷觉得在理。不仅阿里搞,京东苏宁也搞,连腾讯也强势介入。。
尤其是有一票失败电商经验的腾讯( 卖游戏点卡不算!),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入股永辉,投资每日优鲜,还联合京东入股万达、步步高。。
看起来,好像是阿里的生意被抢了,其实星期五觉得,要是没有人跟进,阿里才过的难受,有很多资本介入,代表这个方向被看好,技术的迭代会更快,新零售的大环境更容易塑造~
想想自己马上就要体验到新零售带来的种种便捷,还有点小激动呢~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就拿生鲜来说吧,这算是电商们公认的新零售硬骨头。自从 2013 年天猫布局自家生鲜商店以来,什么补贴、推广活动不断,到 2017 年,一年的销售额才到 80 亿。。
这在双十一一天销售额就达到 1682 亿元面前看来,那就是毛毛雨啊。。这在民以食为天的大中华区,绝对不正常!
那些网购的生鲜平台,烧的钱不可谓不多,广告做的不可谓不到位,可是就是很难撬动煮妇煮夫们的心。
网上有这么一句形容网上生鲜店的惨烈: “ 只有 1% 的生鲜电商能够实现盈利,4% 基本持平,88% 略亏,剩下 7% 则处于巨亏状态 ” ,可以说是非常生动了~
差评君平时也挺懒的,但是周末做菜的时候还是愿意自己去楼下跑一趟,网上购买的比较少,想了想原因,大概是因为下面这些吧。。。
有时候菜价有那么一点小贵,还不算配送费。
正如,《 阿甘正传 》里面说: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儿 ”,这放在网购生鲜也挺合适,你永远不知道网上买的黄瓜是否顶花带刺儿,橘子是否都是圆脐儿。
很多人有下面这种经验吧。。。
自己逛菜市场的乐趣在于,每一个生鲜都是独一无二的,用相同的价钱买到自己最称心如意的菜,倍儿有成就感~
其实,现在人们工作压力挺大,很多人从心里就不愿意下班后还得去菜市场,既浪费体力又浪费时间,但,如果科技发展到让每个人在网上享受到现场挑菜一样的感觉,或者能让生鲜跟流水线上的工件一样保质保量,这生鲜市场就成了~
去年还有一个大火的新零售例子,就是 “ 无人超市 ” 。
去年在杭州开展的淘宝造物节,出现第一个 “ 无人超市 ” 时,那人山人海,差评君可是深有体会( 我看排队的人太多了就没去。。。)
但,顾客们新奇感褪去之后,无人超市就迎来寒冬,遍地开花的无人小店又迅速凋谢,机器识别错误,漏算多算都发生过,各种体验差。
技术还没成熟就搬上来,这不摆着要赔本么。。
早晚有一天,技术成熟了,你随便走进一家店,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拿起来就走,出门的时候对着门口笑一下就能自动付款,排队什么的,不存在的!
或许新零售,应该叫新生活吧。
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