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1917年北上求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直到1925年,已经有了家庭的朱自清,回想起父亲在浦口火车站月台前的那道背影,终于读懂了父亲的深情,他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提笔写下这篇饱含热泪的散文名篇。
当我看到征文时,提到朱自清的火车,背影,父亲时,这不由得让我触景生情,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80年代,父亲给我的印象是老实,稳重,也在圆滑的一面,等好多优点。一位50年代的男子,在单位从南平调回本地市区,出生在漳州的他,家中有五个兄弟,听母亲提过,父亲15岁就独自离开家乡漳州,经历了数年,生下了我,我给父母增添了不少乐趣,他们也把心思投入到我身上,我的父母亲职业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父亲在单位从一名普通工人或教职工奋斗到单位的技师,在职时主要分管单位的水电,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的职业相对轻松。弹指一挥间,十年前,自从父亲负责管理水电工作时,每天忙忙碌碌,认真工作,因为有个同事的父亲也是父亲的同事,他们虽有资历,曾给领导不好的印象,对此有一定的影响。我的父母看在眼里,通过他们的为人给我积累的不少人缘,当年的我不是很成熟,直到最近我才领悟,想起父亲了,那是2016年暑假,父亲正式从单位退休一年多,突然生病了,那时得知病情时,我们一家人天都塌了,得了不治之症“小细胞肺癌”。人啊,也许是最好的安排,五年的治疗,父亲的病情从不让单位同事知道,考虑到我在单位上班问题,那五年的时间是母亲陪伴着父亲,记得父亲刚入院,那家医院离市区有一段距离,刚一开始,父亲吵着不治疗了,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下心态有所平稳。我一边上班,一边有时帮着家里做点家务,有时双休时也会去医院看父亲。想起父亲的模样时,知道病情后,父亲把头发理了,那时他坐在家中的沙发,对着我的眼,看着父亲的眼睛,父亲对我说:”老爸把头发理了,妮妮还能认出老爸吗?”那时的我从父亲的眼里看到了无助,无奈的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五年的时间,让我有时还沉静在美好幸福的日子,可老天跟我们开天大的玩笑,父亲就像一棵大树,树倒了。
2020年的7月3日,没想到的是我们最后一次一天的团聚,当我扶着父亲上卫生间时,原先那高大的背影,曾经受过伤的右手小指,粗糙的手,让我记忆忧新。那天母亲让我先回家,怕我太累,就一个人陪着父亲。那天夜里,凌晨1点多,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快来医院,你爸爸快不行了。”我听了,二话没说,把家中的东西需要带的带,打的士直往医院,一边打电话给亲戚说,一边哭着,赶到时,父亲已经闭上双眼。从此以后母亲代替父亲的角色。
当我评职称时,我还不会办事,单位把刚手术恢复不久的母亲叫了去,近五年的时间,我一直努力,只有母亲像父亲一样的爱我,不让我心理有太大的想法和压力。这就是我的一家,父爱如山,母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