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人参! 一种全新的滋补方式

遥远的天际,星辰闪烁

在华夏先民探索生命奥妙的实践中

人参,上承天象、下接地气

被奉为“神仙之物”



01

千年顶流,中华第一神草


摇光星散而为人参

摇光不明而人参不生

下有人参处

上必有紫气祥瑞

摇光即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又名破军星,古人认为这颗星主宰世间万物生长。


在古代先民的眼中,这种形如人类身体的本草,并不仅仅是一株药草,亦是宇宙能量与大地生命的象征。于是方士以天上 28 星宿中的参、商二宿来命名,从此有了“人参”这一中华神草。

相传它是天地初开时,宇宙能量的结晶,正如《山海经》中所提,它是仙草,是连接天地、沟通神灵的桥梁,早在商、周记录祭祀的《甲骨文合集》中,就有刻在甲面的“参”字。


西周早期青铜器箙参父乙盉铭文拓片中,“参”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上下结构,中间一横为地平面,其上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着生多个核果状浆果(古以“三”为多数),清晰展示了人参的植物学特征。

巧合的是,人参的根茎,恰好符合五行学中蕴含着五行之气的特征:土、金、木、水、火,主干与无数根参须,如同星辰般萦绕着天地间的气息,象征着万象更新与生命的永恒。

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独特的“大补元气”作用,为其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养生价值,成为历代医家手中的救命仙草、采药人苦苦寻觅的至宝、皇室贵胄的专享,被称作“药中李白”的千年顶流。


宋代文豪苏轼“少而多病”,晚年被放逐到岭南却精神矍铄,身轻体健,甚至连多年的汗喘病也告痊愈,除了胸襟的开阔,还在于朝夕服用人参。

乾隆皇帝是古代最长寿康健的帝王,自 50 岁起,他因“阳气日虚,损与日至”,一直坚持每天食用人参,帮助身体恢复元气,提升身体的“阳气”,延年益寿。

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到了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而他精力旺盛、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之一就有日含人参一片。

“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本草纲目》中植物类药物占比 58 %,作为“大补元气”的要药,人参在我国养生治病的历史超过 5000 年。


02

传统与现代,延续的人参传奇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

作为本草界的“扛把子”,当之无愧的“百草之王”,人参是《神农本草经》首批的上品之药,意指其药用价值高,适合长期使用,具有“补气”功效,适合于体虚、疲劳等情况,有助于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人参也是《黄帝内经》力荐的补益本草:增强体力和提高免疫力,调理脏腑,改善食欲不振和疲乏无力,舒缓神经、改善睡眠,适用于焦虑和疲劳状态。

著名的医学大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都堪称人参的铁粉。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提到人参的奇效,称人参治心下痞坚、不食呕吐,揭示了人参在调节阴阳、恢复体力方面的无可替代的地位。

汉末的《名医别录》中记载,人参可调中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及至唐代,人参已如茶一样风行于整个上流社会。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含有人参的药方多达惊人的 445 个,可见其流行程度。

明代“药圣”李时珍的父亲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关于人参的专著,其本人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胎前产后诸病。”可见诸药之中,大补元气,唯有人参。



2020 版《中国药典》记录,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 安神益智等功效。

历经时光洗礼,人参的种种传说与价值,不仅承受了现代科学的检验,更在精深的探究中得以沉淀与升华。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表明,使用人参可能对减轻癌症患者的疲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在化疗后的疲劳症状中。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的研究,探讨了人参皂苷对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Rh2 能够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为人参的抗癌作用提供了分子机制的支持,证明了人参在抗癌中的潜力,尤其是对癌症转移的抑制。

2020年发表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杂志的研究探讨了人参皂苷Rg3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研究表明,Rg3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减少氧化应激以及改善神经元功能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

国际顶级期刊中关于人参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证据,尤其是在提高免疫耐受性、抗炎、抗氧化方面的潜力,为人参在神经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辅助治疗提供了支持。


03

一种长期主义的创新滋补方式

任时代如何变迁,传统滋补智慧历久弥新,当历史的节奏加快,如何为身居闹市的人们延续便捷又不打折扣的养生?


揭开 5000 年中华滋补科学东方养生之道,头盏灯从一盏新会陈皮出发,以汇融神农本草经典IP开启探寻之旅。一路甄别遴选,将遗落各地的非遗传承、地标珍特仔细打磨,串联成珠。

一盏新会陈皮,一整根桓仁人参,带来创新滋补方式。


1963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人参春、秋二季均可采收,以秋季采者质佳。而头盏灯只精选每年的 8 月 30 日- 9 月 30 日之间采集的人参,取其最为参气饱满大补。

一年限采 30 天, 5 年鲜参, 10 - 15 g大小肥瘦均匀,参须完整,颜值高者,才能入选“头盏灯”。而这样的人参,每 100 根只出 1.5 根。

一种蜜困人参的技艺, 30 天 9 重工艺,在第 6 代传承人手中,制成头盏灯陈皮人参。这一根畅游于蜂蜜里的人参,融汇了 5 年新会陈皮菁华,它遵循,不时不食、不地不食、四时而养的中华养生传统。



头盏灯与暨南大学合作的陈皮专项研究,及诸多研究均证实,陈皮、人参、蜂蜜 3 大经典 IP 协同配方,兼具化补多重功效,调畅脾胃、通补皆行,还可促进每日食饮及其它滋补保健品中具有补益力量关键成分的吸收利用。正适用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多种场景。

一整根不上火的人参,平衡又甜美。一袋一整根,全须全尾,100 %真人参,陈香馥郁,拆袋即刻补充满满元气。



区别于市售的其他人参补品,头盏灯蜜制陈皮人参省去了诸多繁琐步骤,开袋即食,小巧便携、即刻进补,让滋补不再受限于时间与场景,为忙碌的生活拓展了一份随时随地的滋补选项。

毕竟,滋补不是一朝一夕的浅尝辄止,而是长期主义的坚持。




今年,是经济学家吴晓波老师年终秀的第 10 年,他说,今年主要讨论长期主义,这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观。站在长期主义的路口,头盏灯陈皮与吴晓波年终秀相遇了。

头盏灯荣邀成为 2025 年吴晓波年终秀品牌合作伙伴。彷佛在第 10 个年头,时间的沉淀赋予了这份“行为艺术”某种不同寻常的意义。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敬献每一位爱着美好生活的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