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结,它让我们无论怎样说服自己,依旧摆脱不了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无法释怀。难道只是因为我们太过年轻,怀揣的梦想经受不了世俗的冷眼和嘲笑?亦或是走的太久了,丢失了一直以来那份深埋心底的恬静和执着,还是说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份不足与外人道的伤痛。
我们似乎都懂的太多了,以至于都不记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在耳边响起了多少次,然后我们都心安理得的安慰自己,这些道理早就已经懂了,多听一遍又有何意义?似乎这种道理已经带不起我们任何的感觉了,不再动容,甚至说已经麻木。
说白了,我们的痛苦,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懂得了太多的道理,什么都可以通过道理来说服自己,说服别人。但是那些所谓的道理,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并不足以让我们过好这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事与愿违。明明很想达成的结果,往往故事的发展总是那么戏剧,那么相背而行。最后让我们不得不在成长中微笑的学会接受痛苦和失败。明明对喜欢的人百般呵护,体贴到近乎卑微,最后却发现,结局依旧是一个人站在原地守候。经历了太多,当你的内心越想将那些伤心的记忆深埋尘封的时候,却总是被人一次次无情的触碰。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导师”,当身边的朋友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我们都会化身“情感导师”,用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道理灌输给他们,“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你还有机会”等等,然后再告诉他,如果感觉难受就狠狠的哭出来吧。但是正如徐峥在《催眠大师》中说过的那样“没有人可以原谅你,只有你自己。你自责过,悔不当初过,但是除了你自己以外的人都来劝解你,让你不要放在心上,告诉你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他们说那不是你的错,不要太自责,可是他们却不知道,那对于自己来说,无异于提醒自己,这就是我的错,不是我不能被治疗,而是我愿不愿意被治疗。他们都说我已经尽力了,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并没有尽力。”
所以,像这样的劝告,其实是在无情的刺伤他们,而那些不便言说的痛,毫无疑问,会再次在他们的伤口打上一层烙印。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这是谁都无法规避的个人立场在作祟。即使不考虑什么价值观的问题,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目的地也不尽相同,自然想问题的方向很难达到契合。所以面对对方的泪水与难过,有时不需要太多的安慰,静静的陪伴已经足矣。
一个人独处,感觉有两种心境,其一是孤独,其二是自由。而孤独注定只是插曲,自由才是主旋律。
我们内心的孤独感多半来自于太久没有依靠,一不小心这种孤独就把自己变的比想象中的还要坚强。习惯了孤独,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也总好过不被对方理解的那种惆怅。
寻求来自心中的那份自由,努力学会用理解去放大对方的自由,不妄自猜测,不妄加评论,给对方也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释放毒性,这才是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