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朋友拖家带口假期来我们家住上几日,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注意到卫生间的那面镜子已经被长期的水渍浸染的不那么清晰了,镜面也已经露出一些斑驳的底色。
这是多久没有注意到这张镜子,又是多久没有关注到那张映照面容的脸。
想到这里,不由得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一下。
脸上虽然是笑容,脑海中立马闪现出的这个词却是“勉强”,不由得惊了自己一下。
是啊,这个笑容真的是一个挤出来的勉强的笑容。
part 1 满足的笑容
与这张勉强笑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几日前,受朋友所托,到她家里拿家门钥匙,帮忙在假期照看他们的宠物宝贝。
朋友家的二宝刚满8个月,正是满屋到处乱爬的年纪,看到陌生人的我,立马躲到了妈妈的后面。我再往前一凑,立马就躲进了妈妈的怀抱,而就在那一霎那,宝宝立马露出了那个心满意足的笑容,我顿时被那个笑容感染了。
一下子想到,我家的二个孩子似乎也就跟这个年纪差异不大,似乎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却一转眼就已经到了今天的这个年纪了。他俩也一定有过这个可爱的年纪,不知道当时作为妈妈的我,有没有给到孩子这份安定和安全感,作为小小孩的他们有没有这个满足的笑容。
也许放在以前,想到这个场景,我立马会被深深的愧疚刺伤,而今天的笑容让我感受到的就是一个感觉,一种“当下就是全部”。
part 2 那个填不满的黑洞
有了二宝以后,“公平”还是“不公平”经常出现在两个孩子的语言里,之前从大宝的嘴里经常出现,虽着二宝的长大,二宝的嘴里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大到我们对两个孩子同一件事情处理方式的不同,小到口服药里面的吸管多少,似乎每个不同,都可以成为姐弟俩争抢的对象。
所有通过数量的多少来评判公平与否的游戏,都是一场内部的消耗战。
而所有企图通过数量一致来达到公平与否的结果判定,都注定是不现实,也注定是永无宁日的一个黑洞。
每当上完兴趣班,大宝都会拽着我走进旁边的一个小卖店。
里面的东西千篇一律,每次也都是老三样。
然而,即使如此,大宝仍然会拉着我,直到挑选一两样不起眼的小玩意才肯出来。
以往,我也都应允了,一是东西价值不高,又是一些小小的文具用品,我也没有太当回事;每次买的时候,我的潜意识其实是希望通过物质的东西来让大宝觉得自己是被特别对待的。虽然,我没有说出这层意思,我想,大宝心里其实是清楚明了的。
因为她在这个和妈妈单独相处的过程中,收获了特别的物质刺激。
今天,当我再一次被大宝拉进小卖店的时候,当我发现她仍然只是买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小贴纸的时候。
我突然感觉,物质的东西是一个黑洞,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这些东西会换着各种各样的包装和外衣再次出现,如果我始终是以这种方式来满足对于孩子的特别的爱的时候,孩子会越发喜欢用这种方式,进而不断用这个方式去确认对她的爱。
这种感觉让我自己有点后怕,我会想到我自己。
我的心里也有一个黑洞,希望自己被尊重,希望自己被喜欢,希望自己有价值,希望自己足够好... ...
然后,就是拼命用外界的东西去给这个黑洞拉赞助,却始终没有能够填满,而且,也肯定没有能填满的那一天。
因为,除了自己的内在充盈能逐渐弥合这个黑洞以外,别无他法。
我在大宝的身上看到了我现在的影子,而作为母亲的我,最大的希望是你不要像我一样。
part 3 当下的力量
身在职场的时候,我羡慕那些有充足时间的妈妈们,以为有了时间,就能有了陪伴;
身在家庭的时候,我羡慕那些一手事业、一手家庭的妈妈们,育儿、育己都不耽误;
于是,把日子真的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好像是在管孩子,却好像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
好像是在追求个人成长,却好像孩子也就是交付于人。
如今,我不再羡慕那样的生活模样,
因为,那些是别人的身后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积累而成就的,
我做好,我当下能做好的事,
我担负,我自己担负着的父母的责任,
我努力,觉察和冲破那些看不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