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适龄青年回到家里,尤其是单身汪一定会碰到一件事情。七大姨八大姑,都跑过来问你,有没有对象,为什么还没有结婚呢,要不要帮你介绍一个对象之类的。
除了自己的父母往往是真担心,但大部分的人可能也就是在春节的时候,找到一个话题可以聊一聊,以免显得尴尬。
相亲文化在中国是古已有之。在以前,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女方往往是闺门不出,也就有了一个重庆人叫做媒婆的角色,来物色双方,亲信搭桥,帮男女青年结秦晋之好。在现代这种媒婆是越来越少,但是我们有了专业的婚恋中介,也就是婚介公司,或者是婚介网站等等。
001为什么青年不太喜欢相亲?
在当代对于大多数的青年来说,不说排斥相亲,但至少心里不是那么的喜欢相亲。为什么呢?首先形式太拘谨。平常交朋友的话可能是在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但是,相亲的时候,两个人往往要见一面,然后两个人,单独谈一谈,就显得特别正式。其次,目的太明确。朋友的话随意聊,但相亲则直奔主题。最后,过程太短暂。如果两个人对眼,很快就进入下一步,成为男女朋友,或结婚,会少很多恋爱时双方的博弈,逗趣。总体来说,青年不是太喜欢相亲的原因也就是“尴尬”和“风险”四个字。怕尴尬,没话说;怕风险,不信一会会能找到合适的。
002相亲有什么优势?
但是相亲文化能够祖祖辈辈传下来,也是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一是省时间。参加相亲的一般大多在24岁以上,都有过一定的恋爱经历,但是由于处于工作当中,往往比较繁忙,要重新谈一段恋爱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成本,而相亲的话因为直奔主题,所以就给双方一种更加简洁,省时的方式。二是省麻烦。门当户对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只有门当户对,双方的家庭背景和实力,才会最近一次,这种实力将会影响男女双方在家庭结构当中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一旦失衡,男女双方就很难稳定。在自由恋爱当中,男女双方恋爱到一定程度,需要过一关,叫做见父母,但是相亲这是相反的,刚开始双方的父母就会有所接触,看是否合适。父母认可后,男女双方在产生感情因素就很容易水到渠成。
003相亲不过是增加一次接触机会而已
昨天我陪自己弟弟去益阳参加了一次相亲。老弟和女生还聊的挺投机的,两个人在一个所谓的贵宾室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两个人也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表正式的相亲,也难免得十分的尴尬,但是两个人聊着聊着,感觉总体兴趣还比较一致,双方的感觉也都还比较好,所以也就有了进一步交往的可能和空间。
对于相亲,河马持中立态度。个人认为也没必要谈相亲色变,它也就是给单身男女创造一种新的可能性,创造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沟通的平台。如果两人中意那就在一起,不中意那也没什么关系,就当交了个朋友,随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