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得好是因了它,活得一塌糊涂也是因了它

近几年,有关时间管理的干货文章、书籍课程火得一塌糊涂,这是所有人的刚需,没时间怎么管理,教你省出时间;有时间不会用怎么办,教你用得充分而高效;时间太琐碎没法充分利用怎么办,教你5分钟用出30分钟的效果。“没时间”简直比“没钱”还让人头疼。

而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更是干货中的干货,书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不仅以海量高质的产出激发了各领域的牛人深度分析、思考,拓展出自己的方法,又以“时间统计法”的简单易行吸引了无数小白:计时,统计,总结,调整至平衡。这实在是太简单了,谁都可以学会。

关于这本书的好,我就不再赘述了,它已经被捧上了天,得到的赞誉不用再多了。我想说的是,许多人因为读了它而把生活过得更充实,但也有许多人因学了它而把时间管理得一塌糊涂——说不定后者所占的比例还要多些。


1|论至简的可行性

如上所说,时间统计法做起来真的非常简单,再怎么不会总结的人,只要记下来,统计起来,看到自己的时间流向,不免会产生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改变。生活在上个世纪的柳比歇夫,计时靠看表,总结靠手写,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取得如此成就。当代人有1万小时理论、80/20法则的科学支持,外加数码产品的神助攻,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时间管理做得不好都要暴殄天物了。

偏偏就是这简单的投入和极高的产出让人看花了眼。怎么说呢,所有人都看到了“积少成多、量变终将产生质变”,但这时代的节奏是快的,时间是不等人的,这又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情,谁先在这个领域刷满1万小时积蓄量,谁就能拔得头筹。

可时间是公平的啊,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怎么办呢?“做减法”,生活中可以削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把看新闻的时间用来读书,把听歌的时间用来听课,把八卦的时间用来收集知识和素材。不是在实践,就是在学习,这都是在围绕同一个目标精进,生活只剩下“变优秀”一件事。人人都知道这个枯燥的过程可以有丰富的产出,反过来,为了更丰富的产出他们愿意接受更枯燥的过程,并安慰自己“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最省力的”。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过得了枯燥的、高密度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逼自己一把”都会变得优秀,更多人只是把自己的生活节奏逼得更乱了--因为实在是太枯燥了,要整点儿什么来调和一下。

于是就有了双开。


2|不要太“简”才安全

在一个方向上过度精进不但很累,也不科学,还没安全感,万一这一行走不下去了呢?柳比歇夫不止是他所在领域的大神,在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还有丰富的业余生活。这很吸引人,这非常地有可能。

深挖一口井有风险,那就多挖几口,不做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做两个甚至三个领域的大牛,成为斜杠青年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功了。

于是又回到了“时间是公平的”的问题,如何过上开挂的人生呢?分清主次,分头进击。可生活怎么办?“利用好碎片时间”就行,柳比歇夫就做得很好啊。

可读者做得好吗?大多是不好的,因为把时间塞得太满,排进去的琐事多得根本不可能完成,哪怕都是小事琐事,它们不重要,可能还不急。你急着去做大事业,想着小事琐事随便对付过去就行了,往往做得太仓促,结果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很多细节上的瑕疵就这样影响了整体。

偏偏忽略了合理性。


3|点到为止的满足你不懂

柳比歇夫一天能睡十小时,你能吗?先不说科学合理的问题,你舍得花时间睡得饱吗?他工作的“净时间”四五个小时就满足,你能满足吗?

时间统计法被错误拓展得最歪的一点,就是把保持健康过度规范化、科学化,且流于形式。就是说,锻炼身体这件事作为建功立业的基础,而不是良好生活的基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钱不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是令人心痛的,用来慢慢生活是舍不得的。休息是事务性的、运动是事务性的,停下来磨刀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砍柴。一天只高效工作5小时是不够的,去跑上半个小时吧,回来后就精神饱满地再战1小时,就离成为顶尖人物近了1个小时。

说到底,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


4|我不要开挂,我只要有趣

也许并不是所有效仿柳比歇夫的人都想要有这样丰功伟绩的一生,而只要其中的丰富多彩。诗要作、远方要去、灵魂要有趣,而钱是赚不完的,成就感的追逐是无止尽的。不求出人头地,只想在单调贫瘠的生活的沙漠里掘出几分绿地来。

嗯,我就是这种思想,比起上一个理想(隐居山林),这已经上进得多了。

但这让人很不安。竞争这么大,所有人都在往上爬,而且这还不止是人在竞争,还有AI,谁都不敢放慢脚步安安稳稳地生活。初中的数学老师告诉我,所有人都进步了,只有你还在原地,这跟退步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不能随波逐流,那是因为你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于是只好继续疲于奔命,在捡便士的同时抬头看一眼月亮。

书名之所以叫《奇特的一生》,因为它的的确确描述了柳比歇夫的一生是怎样的奇特。人们所仰望的,都是他一辈子的的产出,不是一段岁月。这是一生的付出,但这个时代的变化之快让我们不敢展望到一生,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断逼自己要上进、要优秀,“我应该30岁的时候就要拥有什么什么”、“我40岁的时候就得达到怎样怎样”,然后就能颐养天年还是怎么着,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们都害怕落后于人。


PS:并不是在黑,我很喜欢这本书,还特地在网上淘了1979年版。
* 补发,原文写于2017年10月6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饿。” 发完这条状态三小时后,我就成了杨哥的女友。 他把饥肠辘辘的我叫出宿舍楼,问我:“想吃什么?” “糊汤粉。”...
    水墨712阅读 4,139评论 1 9
  • 在身体层面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
    杨平的阅读 2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