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宁
近日周凯旋杀害同学案终于开庭审理了,人们对于谢雕同学的无辜遇害有多么惋惜,对于邪恶凶手的惨无人道就有多么痛恨!
近些年来多少同学间残酷杀戮的案例让人心生寒意,马加爵、林浩森、周凯旋……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凶手对本应有同窗甚至同室之谊的同学,为什么视如不共戴天的仇寇?他们为什么这般冷酷凶残?
这不由让人追溯他们的成长经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学阶段无疑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为了决战高考,我们的教育者们绞尽脑汁,编写出了一系列霸气励志的口号,以期达到振聋发聩、激励鞭策学生的目的。
这些口号,有的阐释哲理,有的直击现实,对学生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确有正向的引导激励作用,但是其中也不乏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退路就是绝路”这样极端偏激的口号,其中有一句广泛流传——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多么地杀机四伏!不仅许多学生内心深受其影响暗示,还有学校真地把这样充满戾气的口号堂而皇之地高悬于课堂之上。
我们的教育,最低的任务应该是把下一代培养成人格健全的社会人,作为教育者,难道应该以那样杀气袭人的口号来引导下一代奋发向上吗?可以提倡竞争奋斗,但应该以自我挑战为目标,以攻克困难为目标,而以激发同学间的恶意、杀机为手段的所谓教育,把孩子们童稚时期普遍存在的互助友爱关系,演变为势不两立、同室操戈的死敌关系,从根本上与教育的真正意义背道而驰。
孩子们一天天在这样的环境氛围的诱导熏陶之下,心灵真的很难不被扭曲。一个灵魂扭曲的人,容不得别人对自己半点的否定,比如马加爵,因同学的一句话便化身为大学生“屠夫”;一个灵魂扭曲的人,见不得他人比自己更成功,比如林浩森,他在同室周洋即将读博,自己深造无望即将离校的时候,背地里以卑鄙阴暗的手段对同学实施残害谋杀。
一方面畸形观念的毒害,会逐渐扭曲孩子们的灵魂;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教育,又用功利之鞭把孩子们抽得像陀螺一样机械地转动,极力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许多正当的快乐,去追逐狭隘唯一的成功,孩子们没有时间滋养自己的灵魂,无暇培植自己的心灵之花。
可是,一个灵魂扭曲的人,即使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他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吗?一个心灵枯寂的人,能真正感知世界的美好吗?不能提倡玩物丧志、无所用心的生活,但是把生命的过程完全看成是一场角杀,这样的生命会有真正的快乐吗?正像叔本华所说“像把价值不菲的美酒倒进被胆汁弄得苦涩难受的嘴里一样”,一个灵魂扭曲、失去了美好心境的人,难道他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吗?
如果自己追求的方向,与自己的兴趣恰好结合在一起,那么还容易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成就,真正地完成“自我实现”,还能达成精神上极大的快乐和满足。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有如此幸运,绝大多数的人,只是被动地走在谋求生存的道路上。
虽然有许多人在自己原本的道路上感到彷徨痛苦或力不从心,但是一个心灵健全的人,他就可以及时理智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重新审视自己和现实世界,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但是,一个没有健全心灵的人,只能以他人规划的道路为自己的道路。比如周凯旋,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自认为是“清华北大的料”,考取了名牌大学仍不满足,复读后又以骄人的成绩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硕博连读,但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大学阶段,因为失去了外力的牵引,又没有自发的内力或兴趣的驱动,他渐渐地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拔,丢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因为心灵的残缺,一直不知道怎样找到新的属于自己的方向。
在周凯旋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周凯旋的同学谢雕却考取了中科大的研究生,眼见自己昔日头上的光环不再,而同学头上却新晋了他眼中耀眼的成功王冠,早已习惯了把竞争对手当成仇寇的周凯旋,扭曲的灵魂彻底地发生裂变,他把朋友真挚的劝导当成恶意,把同学的玩笑当成刻毒。
周凯旋恬不知耻地供述自己犯罪的理由——朋友的“一些话”让他“很不舒服”,实际上是朋友头上的光环和他自己的迷失让他大大地不舒服,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地给朋友加上根本难以自圆其说的罪名,任凭自己的灵魂在魔鬼的驱使下,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
一个灵魂扭曲的人,一个没有健全灵魂的人,只能狭隘地理解成功的意义;他那一双被功利之心蒙蔽了的眼睛,已看不到世界上任何其它的美好,也找不到自己任何其它的价值,一旦失去功利的回报和喂养,扭曲的灵魂就会发生巨大的裂变,他的灵魂就会变成无所依托的孤魂野鬼。
心灵健全的人,心中自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美丽花园,有自己明确的方向,是有压舱石的航船,重心是稳定的,所以可以冲破生活中的惊涛骇浪。
灵魂扭曲残缺的人,却最易被他人头上的光环迷惑了眼睛,不知自己究竟何往,是只能被功利拉拽的小舢舨,一旦失去牵引,便会葬身罪恶欲望的苦海。
周凯旋正是如此,除了功利以外,他已找不到自己任何一点其它的价值,所以他才会不惜毁灭掉自己,才会在邪恶的魔鬼驱使下,把自己唯一认同有价值、而自己又得不到的东西一同拉来为自己陪葬。
近些年来,一起起同学间残酷杀戮的骇人事件,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教育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