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她将早餐准备好,走出厨房,进入房间,站在床前,弯腰低头,温言温语,唤醒在酣睡中的两个孩子,催促他们起床,嗽洗,吃早餐。
她平静地坐在孩子的对面,一边吃早餐,一边用慈爱而温柔的目光,关切地注视着他俩。看着他们吃饱了,换上整洁的校服,背上书包,她便开动摩托车,将他们送往学校……
她呢,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她先开摩托车到汽车总站候客,见客就上去问:帅哥,靓女,阿叔,阿伯,阿姨,上哪儿,坐车吗?
有时候,能载上一个客,送到城里某个地方,可挣上5块钱,能买一斤菜芯,或两斤粳米。如果送到郊外某村,某单位,某景点,可以挣十元八元。
不论路程多近,上车5元,这是开摩者的行规。你敢少收1元,别的载客者就会骂你抢客,坏了他们的规矩。
城里那间重点中学,就在汽车总站对面那条小街的尽头,凭她的经验,只不过里把路。载一个学生哥或学生妹到校门口,也收人家5元,她感觉有点心亏,有点内疚,可大家都这样收,她不能坏了人家的行规,不想找骂。
有时候,她会想,我开车载的这个学生哥,或学生妹,也许就是我儿女的同班同学,如果有一天他们到我们家坐,我真无法面对那颗清纯的心,那张稚嫩可爱的脸。
那时候,她在县城读中学,就常常在某个周末的夜晚,或星期天,应邀到要好的同学家玩。无论自己去,或三五个同学结伴去,那同学和其家里人,都很欢喜,尽其所有,热情招待。
她每每想起中学时代,心里总是暖暖的。对那些同学,那些家长,总有一种难忘的印象,一种难以忘怀的念想。
人到中年,为了孩子的前程,她不得不离开乡村,到这城里来租房住,陪读。像她这样的女人,还真的不少!
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洗洗熨熨,成了她日常的工作。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简单,也快乐。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就抽空出去,开一部摩托车载客,挣点钱补贴家用。
她的丈夫在乡村耕作,有自己承包的土地,有自己的一栋3层小楼房,宽畅明亮,生活有切实的保障。只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前程,他们夫妻俩才各居一地,分工合作,各尽其责。
她知道,像他们这样两地分居的家庭,很多年来,这城里就有了。这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她毕竟明白,培养好孩子,是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同人不同命。生活就是生活,既有快乐,欢欣,幸福,有时候也难免有一点儿无奈。她不想跟人家比,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她知道,这只不过是她,以及别的人们,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一段必须要走的路。
走过这段较为艰难的路之后,前面就是美好的风景,这种经历,这个信念,这种信心,她相信很多人都有。
于是,她善良的心,暖暖的,便涌起一支细柔的歌,一支母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