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本该火热的春节黄金周按了暂停键,
重庆各大景区在疫情防控期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
关上了大门,拒绝了游客。
好消息是,
随着全国以及重庆防控疫情局势的日趋稳定,
从2月21日起,重庆市的多个景区在经过充分准备以及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后,开始逐步开放。
景区虽然在逐步限制性开放,
但是,消费者的信心准备好了吗?
01
我们不妨把自己放到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下,
这个时候的消费者会思考什么——
“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
“我要出去玩什么呢?”
“是去放放风,还是去看看人文?”
“怎么去呢?安不安全”
“是不是要先线上考察一下?”
消费者的思考,让我们需要做两件事——
“打消掉消费者来的顾虑”
“给一个消费者去的理由”
此时正是各个景区提升品牌形象,
增强消费者信心,
扩大知名度的重要窗口期。
02
因为疫情影响,比起过往的出游决策,
这次消费者还会考虑更多——
景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来去的交通如何解决,
景区内吃喝如何解决。
在整个2020年的下半年,
这些防控疫情工作都是景区的必备动作。
并且需要建立安全防护的仪式感。
让游客从一开始就能有足够的安全感。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景区开放恢复接待的同时,
也做好各种预先考防御,比如控制景区人流、做好防护措施。
目前景区依旧要以防控疫情为第一要务。
前几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关注的案例,就是江西武功山。
江西武功山宣布景区开放,导致大量游客聚集,等待事态影响逐步扩大以后,才紧急宣布每日限流、关闭线下售票。
03
从短期看,
目前人们对自然、陪伴家人的短途出游诉求是最强的,
自驾乡村短途游会是最快出现的消费场景。
以及,主城及近郊的景区肯定会先于稍远的景区恢复。
从长远看,
熬过行业低谷以后可以赢来一波强势反弹。
面对这波反弹,
各个景区需要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并且确保产品供给。
最终的命题,还是要回到深度挖掘景区内涵,
用文化为旅游赋能,输出品牌形象。
04
最后,关于这次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巨大影响,值得每一个文旅人反思。
文旅业因为产业链长、资源整合复杂,
同时非常依赖于线下实体资源,
而且又是非常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
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国际关系、流行性传染病都会对文旅行业造成直接的大面积影响。
在过去,我们提到这些的时候,
都觉得理所应当,这是行业特性。
但是当一场疫情,让行业遭受重挫的时候,
我们再回头看,单一的产业链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
如何提升产业相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基础保障能力,或许是文旅行业的一道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