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得薰风染绿衣,
国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开些子未多时,
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越惜越娇痴,
一枝云鬓上,寻人宜;
莫将他去比酴醾,
分明是,他更的些儿。
——《小重山》【宋】辛弃疾
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辛弃疾一生心怀家国天下,难得的写下这样一首充满小儿女情态的词。这首词描写的就是茉莉花。
我们今天谈到的茉莉指的是小花茉莉,也叫阿拉伯茉莉。原产于印度,波斯湾一代。古代中国还有一种同为木犀科的花叫做素馨,被认为是大花茉莉。而这两种茉莉很早就进入了中国的香料界。南宋地方志《淳熙三山志》中记载:末丽,此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方言谓之‘末利’。”明代焦周《焦氏说楛》中记载:“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末利半开者著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这种心字龙涎香是将沉香劈成薄片,层层间隔铺叠新鲜的素馨花、茉莉花,再密封于干净的容器中熏制。一日一换花,每日重复操作,直至花期过去,便制成了“心字香”。
另一种制香的方法就是采摘新鲜的茉莉花,用酒喷洒,蒸熟备用。当想要熏香的时候,就将蒸好的香花拿出来再次加热,用来熏衣服,熏被子。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中记载:“花气味辛热无毒,蒸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当时的女子会用茉莉花的蒸液做面霜或者洗头发,味道经久不衰。蒸液是取半杯井水,将茉莉花放在井水上,密封一晚。第二天茉莉花还可以插在头上做装饰,蒸液就用来敷面。
现在考证茉莉花的名字可能来自于古印度梵语梵语(Mora)的音译。在印度,茉莉被称为“林上月光”和“夜之美妇人”。她是印度文化里的“爱之花”,含有“爱之回报”的象征意义。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都佩戴茉莉花;富有人家甚至在喜床上铺满茉莉,有时多达五十公斤!日常生活里,印度女性也喜欢以茉莉为装饰—可能是一朵、一串、一圈,戴在发间、胸前、腕上甚至耳朵上。
千百年来,人们都相信茉莉有唤起情欲的作用。洁白,馨香的花朵被翠绿欲滴的叶片衬托的更加出尘脱俗。可是这样纯洁的花朵却被认为能唤起人心底最原始的欲望。传说印度神话中的爱神伽摩(Kama)手持爱之弓箭,弓箭箭头上怒绽着一朵茉莉花,象征着灵与肉的和谐,箭身用茉莉香水浸泡过,沁人心脾、香飘百里。
茉莉花中的主要成分有:
芳樟醇
乙酸苄酯
法尼烯
苯甲醇
吲哚
香叶醇
橙花醇等
茉莉姿态清丽,气味芬芳,但对家庭养护条件有所要求。茉莉喜湿润,不耐旱,怕积水,喜透气,因此要合理适时浇水。茉莉的香气可以帮助镇定情绪,重建自信,乐观的态度。
茉莉是我心中最能代表现代女性的花朵。不再追求千人一面的肯定,而是愿意直面内心深处的欲望,重塑自我,勇敢的绽放和表达。
参考文献:
《小花茉莉清香品质研究》黄新安,宛晓春,夏涛/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发表于《茶业通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