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收为序,共赴中国式现代化之约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一亲切的关怀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农民和“三农”工作者的心间,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我国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劳作,是“三农”工作者的默默奉献,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丰收的喜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的产量上,更体现在农民脸上的笑容和对未来的信心上。它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生动写照。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是国家的根基,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中国式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政策是导向,是保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金融支持、强化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的力量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的面貌。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比如,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要通过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同时,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广大农民群众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支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看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让我们以丰收为序,携手共进,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