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一年一度的春节悄悄的越走越近,中国的春节寓意着一家团圆,外地工作的人早早就准备回家的方式,为的就是回家团圆,闻闻乡土的气息。
今年我们又是选择开车回家,一千二百公里的路总是要经过计划选择,孩子长大了,也很配合,所以回家的路途顺利轻松。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旅行回来的路上就和孩子们沟通,我们要回老家了,想想看回老家要带什么衣服、作业?大概在老家待15天,路上回去可能2天,家里天气比较冷,都是两件毛衣和棉袄,让孩子们自己收拾一下。
回到家孩子们麻利的开始准备衣物,一人一个箱子,等我午睡起来,已经满满一箱子了,分门分类,姐姐还去把自己的白卫衣拿去洗洗洗,把一些脏点点洗得干干净净。
路上,妹妹受凉咳嗽,妈妈坐后排给妹妹拨筋,天突穴、两锁骨边缘、肺经、胸部肋骨边缘、颈部两侧的大筋。
姐姐坐前排,照顾爸爸,给爸爸喂饭,瓜子吃,陪着聊天,放音乐。承担了很多妈妈以前做的事情。爸爸感叹:孩子长大了。
晚上我们四个人商量着晚上是在服务区休息还是去酒店睡一晚,服务区休息孩子们现在就可以睡不用弄醒她们,我一般四五点就醒了,我醒了可以直接开车走,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但是服务区睡觉休息的质量不高。下高速找地方睡担心折腾时间比较久。但是要以司机的需求为准,司机休息好了,才能有精力开车。
孩子们说在服务区,省钱省时间。最后爸爸决定去宾馆,9点就下高速住下来休息。这样我们就找了一个小城市南雄住下,下了高速就10分钟到达宾馆,在选择酒店上,姐姐说住几个小时不用太贵,一百多就行了,不用那么好。感受到孩子这个性价比的对比意识,财商很高。
我们10点多就住下,第二天5点多就醒来,爸爸也睡好了,5:30接着走上了回家的路。下午5点到家吃晚饭,一路畅通顺利。
回家的心情是轻松激动期盼,回家时会觉得每年都一个样,到家就开始倒数回广州的时间了,但是在这一路对于家人却是陪伴,路途中的过程是积极开心,不在于终点在哪,而在于和谁一起走。对于伴侣和孩子就是亲情的温暖,爱的滋养。
年饭
回家团圆,当然少不了年饭。各地年饭也有各地的风俗。
有的地方在年三十吃,早上8点晚上12点年初一8点要上香放鞭炮,8点准时吃;有的地方年三十下午吃年饭,吃完就去讨红包,大人们就要吃饭12点守夜;有的地方年三十早上吃,吃完中午吃,晚上看春晚12点放鞭炮;我这边提前吃,过完小年就可以吃了,亲戚们轮流,今天这一家明天另一家,因为我在娘家,所以昨晚我们就吃了年饭,年饭前爸爸带着孩子们去祠堂上香。
爸爸妈妈提前一天准备各种菜,煎炸炖炒,样样都有,老爸把一年的厨艺都在这一刻展示出来,我心理想怎么在这个过程展示一下孩子呢?
敬酒是可以提升表达能力 ,自己要带头榜样作用,所以在吃饭时我第一个敬酒,祝父母身体健康,然后孩子爸爸,弟弟弟媳也跟着祝福表示父母的辛苦,姐姐也说外公外婆身体健康,落落大方。妹妹也来一个。当着大家的面说姐姐自己套被套收拾床铺收拾桌子,妹妹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上台去演讲当上了小组长,自信心在提升。还会背20多首古诗。
在这个年饭有长辈在的时刻,给长辈们汇报我们孩子成长的能力,进步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父辈的关注,爱的滋养,在准备年饭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和仪式感。
记得小时候,杀鸡,炸豆腐,鱼,做鱼丸,做糍粑,忙活好几天,就为一顿年饭,孩子们放鞭炮偷吃,帮忙做面点,热腾腾,那就是年的滋味。
虽说现在饭店都可以有年饭,不用提前那么辛苦的准备不用饭后辛苦收拾,但是不再有上香的仪式了,只是吃饭的结果了。
现在轻松了,少的却是亲情的陪伴。一代一代下去,生活就会乏味,忙碌让人充实,让人更有价值,准备满满一桌美味可口的年饭,让人更有成就感,饭桌上的沟通让爱流动。
有价值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要吝惜每个有仪式感的节日,言传身教都孕育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现在我们如何陪伴我们的父母,以后孩子就会如何陪伴我们;我们如何陪伴我们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就会如何陪伴她的孩子。代代相传,这就是家族家庭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