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许久不见,约好时间,大家均按约定地点到达。席间,大家聊了聊各自近况,朋友B说起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我觉得有点焦虑,就跟B说了实话,我跟B十几年的闺蜜关系,有什么说什么。可A"觉得不妥”,她开始圆场:
"现在外边孩子都这样,一个孩子报几个,最主要孩子喜欢,人家喜欢你就给报,不喜欢那就没办法"。
我说不是孩子报不报的问题,有时候是大人太过于焦虑,然后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对孩子不好,我们应该更理性一点。
"那能怎么办,现在都这样啊,那孩子要学你怎么办,我倒是想给孩子报,可我没钱啊"。
言下之意我太"特例"了,这是第一次。
我之前给她推荐了本书,哲学类的,她上学时属于文学青年,心思比较细腻,所以我觉得推给她应该会有共鸣。
于是我问她看没看看怎么样了,
"那本书啊!那不是本哲学书么,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哲学了"嬉笑脸。
"确实是本哲学书,可确实也写的不错,你可以看看,里边有些话说的很好,对教育孩子啊什么的都很不错"我依旧不放弃。
"是不是,可哲学……"隐秘的笑,"嗯嗯,有时间我看看"敷衍态,然后一副世人不知我均知的模样刷手机。
这是第二次。
期间又说起孩子的管教问题,原谅老母亲们在一块总有聊不完的孩子话题。
她又一副大彻大悟的态度:"现在孩子根本就管不了,管啥呀,管不了管不了"。
"你不知道我孩子,人家交了多少‘朋友’,放学就跟别人跑,根本不管我"又是隐秘的笑。
"他一点主见都没有,别看他大,都是跟别人跑"。
我语气加重点说"孩子不是直接管的,强加干涉的管迟早管不住,应该去积极引导孩子,孩子都是张白纸"。
"那你说怎么办啊,他们班都这样,我能有什么办法"人家嗤之以鼻,我也只好无语。
整个聚会,我们说任何话,她都能插进来,一旦我们深入聊,她就开始"圆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最后统计,她说的最多的是"那有什么办法",然后是"我没钱"!
晚上跟B煲电话,说回了A,我们都感慨,这才几年没见,她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上学那会多文艺、多有内涵一小姑娘,可现在整个一街头巷尾聒噪大妈还不自知的厉害。
是啊,上学那会我们多单纯,对世界抱有那么多美好的祈愿,可庆幸我和A还抱着一丝初心,可她,越来越像没有扎根的浮萍,哪儿风大它去哪儿,哪儿水急它漂哪儿!
人哪,总得有些根植于心的想法,这样才不至于风向跑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这几年,她婚姻不顺,当年嫁人太仓促,老公无业一身恶习还靠她养活,她一个人辛苦将孩子养大。我们也曾委婉试探过让她考虑考虑这段婚姻,她父母年纪也不大,可以帮衬帮衬她,可她总是以"摊上这种人能怎么办"匆匆结束话题,我们也只能作罢。
"也许是日子太苦了,这样多少能让她开心点吧"我只能这样跟B说。
"你没发现她跟她妈妈越来越像吗"B回。
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脑子里猛然闪现出A母亲的模样,瘦瘦高高说话语速很快,做事情风风火火,他们家在市里,所以总以一副城里人派头说话,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其实A爸爸打零工,妈妈无业。
命运总是惊人相似,好像我们总是无能为力。
可人生就是这样,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怎么会没有跌宕起伏!为什么有人在泥淖里越陷越深,有人却异军突起实现逆袭,靠的就是对生活的掌控。
如果A对待婚姻时不是那么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那即使老公不如人,她也完全可以好好去经营自己,好好给自己学门手艺,有个一技之长,为以后的日子多谋划谋划,多考虑考虑,自己充实提高了,还能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而不是像朋友圈里发的,今天跟谁谁聚个餐,明天跟某某看个电影,后天又是某闺蜜去踏青,明明不是享乐的条件,却还要硬撑着当"城里人"以不能苦了自己为由及时享乐,强颜欢笑装作乐天派,这背后是什么,是对未来的恐惧和不能掌控。
她怪孩子没主见,总跟人背后跑。可孩子又是效仿了谁!宿命无法改变,轮回继续上演,最终,我们又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所以啊,我们不管在哪个年代,什么时候,即使身边的环境再不堪,生活再困窘,都不要忘了,我们生而为人,就要有根植于地的能力,尤其年轻的时候,与其花时间吃喝玩乐,不如去历练提高自己。
多去读书学习,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心智,修正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浮华的世界里保持清醒,坚定我们从一而终的初心。
去吃苦去历练,练就一身过硬的本事,这样即使生活带来再大的难题,我们都可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蜕掉原生家庭的躯壳,形成独有的人格,坚定我们的价值信念,重塑三观,继而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