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已经在对最后一个实体店进行清理了。这是十年来第五次痛苦的做收尾工作,当时一边打包一边还在想,我真应该晒个朋友圈,或者写下一段激烈的誓言,以表达自己的愤懑,这就是实体生意的悲惨归宿。
然而,痛苦是有的,但每个个体对痛苦的感受也不同。再说,所有难以为继的行业总有几个傲立潮头的人。而且,还有更多的人还在默默的坚守并等待转机。
所以,只能说这种叠加在自身的痛苦表现的特别强烈而已。而且,那些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基本上已经远离现在的年纪。情绪过后没有长久的改变行动,还不是自取其辱。
想想一个店铺经营一辈子的人,大多数也是别无选择的。尤其是哪些并非快销品的行业,比如自行车配件,水暖器材,五金店。你看着巴掌大一个门脸,里面货堆的山一样高。
生意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货卖堆山"。但是很多行业卖到最后,就是赚了满屋子的货。如果货清不掉,钱全砸进去了。尤其在物质丰盈时代,大家普遍不缺吃少穿的,货卖堆山是值得反思的。
突然感觉每一个实体行业的老板就像一个饲养员,从几百公里外的批发城把货背回来。拿来的东西还不知道这些鸟儿们喜不喜欢,不好的又要返货回去。在这种折腾中摸索消费者的喜好。
这种销售模式和网红老板通过直播,在视频里卖东西比起来,就是鸟枪对大炮的感觉。大数据通过你的搜索习惯和停留页面,直接把广告精准推到你面前。零售行业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分享商品流通价值。所以,效率就是利润。我们这批愚昧的搬运工就是在和机器赛跑,所以实体做起来格外累。
2015年以前,小城市的生意还是容易做的。当时经营了两个手机配件店,一个零食店,外加一个快餐店。
其实零售行业已经出现颓势,而我也意识到这种变化。所以转行做了餐饮。找了一个亲戚合伙经营韩式快餐店,因为地理位置好,项目选择也不差。尽然一年不到,我们都回了本。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分不清趋势的钱,运气的钱和能力赚来的钱。当时被这种小趋势冲昏了头脑,价值观也摇摆不定。因为看到太多人通过投机,高负债赌赢了,赚了很多钱。想当然的认定,这个社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借力和借势。
这个时候认识了一个临街同是做生意的本地人,早年经营网吧赚了一大笔钱。也是看到传统行业难以为继,就转型到餐饮上。这一来二去的就成了朋友,遇到一些生意上小事也经常帮衬着。
记得很清楚,当时老婆提醒过我,这个人的价值观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自己的见解是,迟早要接触一些复杂一点的人,不然怎么认清现实并寻找机会呢。
机会真的就来了,15年底,城区的一个商业体在招商,刚好这个朋友看好了一个项目,问我要不要一起来做。当时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挺兴奋的。
因为,对方看起来比我有档次,更有社会关系。能和他一起做生意,当然是很好的。我自认为有经营能力,对方有社会人脉。看起来是强强联合的事。
每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到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不要期望和一个自己不尊敬,不喜爱的人做成长久的生意。甚至,从一开始你应该远离他们。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所有的收购对象不论经营的如何,公司创始人一定首先是巴菲特和查理忙隔尊敬的人。
经过反复思考,在当时错误的价值观指导下,误以为胆量,运气,合作,是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而不考虑合作双方真实的价值观吻合度,具体的合作条件。
一个著名投资人说,所有的投资都是在钱出手以前需要做的功课,一旦钱投出去了,基本上不关自己什么事情了。实体项目投资也有类似原理,等到我把钱打到项目上以后,所有的失败已经注定。
掣肘的经营了一年,最后连员工工资都发不下来。经营种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从一开始就种下祸根。到了最后,这种矛盾愈演愈烈。我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和对方有同样价值观的人,用另外一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做殊死挣扎。
因为,在很多艰难的现实选择和碰撞面前,你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在对方哪里,完全是失效的。为了解决问题,你必须使用对方同样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一个权衡的结果。
同样是16年的春节,双方经过几个月的多回合谈判。事情尘埃落定,店面以远低于成本价的价格转手别人。在清算剩余资产的时候,甚至一分钱的东西都不想要,一分钟也不想看到这种人,只想着快点结束这种煎熬过程。
当然,收获还是有的。我拉了满满两车西餐厅用的刀叉,盘子,橄榄油,黑胡椒,咖啡杯,还有一大堆厨房用品。至今,过年招待客人的时候,朋友还在赞叹我家的盘子高端大气。
这算是自己经营生意以来栽的最大跟头。给我的教训也是深远的,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三观一致的人做朋友,做生意。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不在能力边界以外做投资,否则就是打着火把穿越火药厂。
创业和投资一样,在钱出手以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对自己的合伙人做足功课,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好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甚至对周围的商圈,对地区经济趋势,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都要做判断。
生意肯定不是靠迁就,靠运气,靠关系,靠赌博心态赢来的。所有抱着试一试,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来做事,几乎难以成功。同样,一项投资如果钱出手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十足的准备,那几乎注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