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必要条件

      本周我们的主题,继续研究《孙子兵法》,《军争篇》日:“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军事行动以误导敌人为主,因为有利益而采取行动,以集中与分散兵力为变化。”


兵以诈立被误会甚多(与图文无关)

      兵以诈立,很多人读《孙子兵法》都以之为全文的核心,兵法嘛就是一个诈字。其实从篇目上我们就能看出,计篇为第一,五事七计,通过比较计算,先胜而后求战,没有诈什么关系。诈放在《军争》第七篇,前面六章,庙堂计算、作战谋攻、形势虚实,都讲完了,开始两军具体的军事行动了,方才开始讲诈。

      诈,言字旁,即用与语言有关的方式去欺骗博弈的另一方,本质上是隐瞒自己的意图与行动,欺骗与误导对方,就是唐太宗说的“多方以误之”,让对方失误调动敌人。中国人都喜欢打乒乓球,发球时晃假动作,就是身体语言的诈。但打球不能只靠假动作,这不是根本与核心,重要的还是练好基本功,提升综合能力。


发球的高水平假动作

以利动。

      以利动,有人讲是见利而我动,但如果对方故意以利引诱你,不就上当受骗啦,诈骗犯罪不就是用假利引真钱吗?也有人认为,是以利而动敌,让敌人见利忘义,进入我的圈套,孙子之前不也说利而诱之。不过联系上下文,我个人以为孙子在此处,是想阐明自己一个重要的行动原则,叫“利益原则”。

        利益之利,好处、资源也;益,增加、发展、渐渐地(益习其声)。利益原则,指是否选择此次行动,在于它能否使我们发展、进步或资源增加,哪怕是渐渐地缓慢地。而对方给你的饵,要经过具体分析,看其本质是否在长远上真的有益发展、进步或增加资源。利益原则,看似简单的道理,施行则不易。古往今来有多少行动,往往都是因为压力、焦虑、恐惧、无聊而漫无目的、莽撞冲动,进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引发灾难性后果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大举入侵苏联,全世界震惊。一年多前,才与苏联结成联盟的希特勒,怎么会突然袭击苏联呢?从希特勒的心理来分析,坚决抵抗到底的丘吉尔让他难以忍受,同盟的斯大林又总是漫天要价,而且随时可能在德国的背后捅刀子。这种一柔一刚的两面夹击和对苏联背叛的恐惧,终于让这位以艺术家自命的帝国元首失去了战略定力,转而决定先发制人,彻底击败苏联(王鼎杰.二战大牌局)。恐惧和焦虑性行为让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走向。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所以思考清楚下一步怎么行动对我有利,是孙子强的行动必要条件。不能做到有利益才行动,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所以下文中孙子才会提出,不动如山的战略定力有多重要。

以分合为变。

      分合就是力量上的集中与分散,战术上的奇与正,正兵与预备队,先发队员与替补队员。《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兵散则以合为奇,兵合则以散为奇。三令五申,三散三合,复归于正焉。”,分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下周,我们将讲解《孙子兵法》在日本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句话: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武田军军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扒开《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画皮 正衍堂 几年前一个坐井观天,大言不惭,自称讲透《孙子兵法》的不速之客横空出世。 其...
    正衍堂阅读 5,885评论 9 26
  • 昨天,经过兜兜转转的摸索,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发布微信公众号,想来也好笑,每次新开始一件事,总会有那么多的跌跌撞撞。按...
    秋萧萧之平儿阅读 216评论 0 1
  • 孙胖语录我修饰:生活中的点滴关注孩子的成长,今天是中秋节假期最后一天。早上浩浩起的比较早,把在睡梦中的我们吵醒...
    Applestar英语老师阅读 221评论 0 0
  • 第一星期上了体育课,我们在教室上,没上课之前,教室里大呼小叫,只有一个词“热闹”!上课了,一种威猛霸气的身影走过来...
    刘景桃阅读 3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