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三年从青州进京赶考的路上有个举子很是怪异,此人衣着平平,身材却是生的魁梧,说他怪异,只是他常与人讨论国政,却从不像其它举子一样三句话不离经史子集,之乎者也,虽是白话却句句在理,常说的那些个举子哑口无,当然有的话也被当做疯言疯语,举子们笑笑就过去了,谁也没放在心上。
而这个怪异的人名叫梁平,青州博远县人,其父梁权,曾任户部侍郎,后因朝中党争被牵连罢职,在回青州的路上便抑郁而终,梁平的母亲带着他回了老家博远县,自己一人把他带大。
梁平与众举子这边说说笑笑,却不知远在百里之外的京城发生大事。
盛京城,锦衣卫指挥使箫济给此时的大陈皇帝魏肃带回一个消息,那夜年仅十五岁的一夜未眠,他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次日朝会魏肃在那金銮宝座上如坐针毡,目光时不时的向太后看去,不一会总管太监王直宣读了李太后懿旨,还政与皇帝。顿时朝野上下哗然,争论不休。一部分大臣认为皇帝年幼亲政尚早,另一部分则说皇帝虽冲龄践位,但其已有先皇在位执政风范,应当及早亲政。两波人吵的不可开交,魏肃从龙椅上颤巍巍的站起来,对李太后拱手行礼道"儿臣年幼,请母后收回成命"
支持太后摄政的一派闻言立即跪拜叩首齐声大呼"请太后收回成命."
李太后不为所动。魏肃便直接跪在李太后年前眼里带泪的哭求。
"母后,你要帮儿臣啊。"
下面的群臣也跟着哭成一片,原先支持皇帝亲政的一派也俯首跪拜连哭泣。
李太后示意王直扶皇帝起来,王直急忙将魏肃扶回龙椅。
李太后训斥道"看你们哭成个什么样子,有点国家大臣的样子?都站起来。"言罢转而看着魏肃
"皇上方才何故失态"
"儿臣,儿臣,,,儿臣只是觉得母后替儿臣管理国政,治下太平,儿臣年幼无知怕会坏了母后为儿臣得来的太平"
群臣闻言大呼"皇上圣明" ,"太后圣明"。
"皇上,你是一国之君,这国政本就是你的,哀家替先皇为你守着,现在也该交道你手上了。"
李太后说完不等魏肃回话,便由王直扶着,经侧殿回了后宫。
李太后回了后宫,大殿上群臣皆迎皇帝亲政。魏肃还没反应过来。只是恍惚的说了句"退朝!"
一旁的小太监听到后忙传话"皇上有旨,退朝"
梁平这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距盛京北门外几里的一个小亭子停下休息,他也没带什么书,于是乎就哼起了家乡的小调,正当梁平哼的起劲,一队人来到这亭子,梁平没有在意,自顾自的闭着眼哼着曲子。
"喂,躺着那人,赶紧滚开,我家老爷要在此歇息。''队里一人向梁平喊道。
梁平没有理会他,都是在此歇息,谁又没碍着谁,凭什么自己不行。
那人见梁平没做声,知道他不肯走,于是冲到梁平面前,伸手攥住梁平的衣领,一用力把他拎了起来,便是要教训一下这个不开眼的家伙。
梁平也不是个吃亏的主,被拎起来后,趁那人不备,吐那人一脸的口水,逼得他放开自己。
正当那人恼怒要再攻向梁平的时候队内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纪纲算了,别为难这位小兄弟了,我们不休息了,继续走吧。"
"可是老爷。。。"纪纲还想再说什么,却憋了回去,给了梁平一个狠狠的眼神,带着一肚子气回了队里。
梁平也是小人得意,给他竖了个中指。不过见那老者要走,梁平却叫住了他。
"先生,这亭子非我一人所有,你若是有意歇息。大可过来。''
见梁平这么说,也没多推托,吩咐了一下队里,便入亭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