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记录些什么,又不知从何着手。都说四年一次的今天要发个圈儿,可好像我发了不只一条。
家里养成的作息习惯自昨晚打破了,因为临睡前看到的两则消息,外国人永居权和天津殴打老人事件。愤慨、无奈、自责、悲伤……从一月底到现在,这样的情绪夹杂着偶尔的温暖、感动,反复支配着我度过每一天。无数次地告诫自己“就当没看见”“就让它过去吧”,可是控制不住还是会关注。大多数人都理智而充满温情的发声,可关于事件的处理结果,往往轻描淡写。比如天津事件最后的声明,显然大家不满意。殴打的是老人,这可是暴力执法,完全违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甚至于出手的年轻人和那些麻木的看客,让人非常质疑他们是否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或许是石缝里蹦出来的,可以没有人情味?!
一早被一恼人的女人折腾确认工作上的问题,颠三倒四,让人崩溃,一再的控制,错过了早餐时间,错过了午餐时间。还好今天没有早醒,不然又会因为熬夜而昏昏欲睡整天。延迟休息时间是因为昨晚临睡前注意到的一个电影,《月牙儿》。老舍作品改编,宋丹丹、斯琴高娃主演。
那时的社会真是吃人的社会,作品真切的表现出老百姓,尤其女人,在底层社会因为生计的苦楚与无奈与悲催遭遇。今晚点开了几次欲看而未看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是的,人生来就是要干活,要生活的。蓉儿和她妈是否可以选择用劳动力来获得生活的资本,即使辛劳些,总之有尊严。可似乎那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一个接受过教育的曼妙女子,竟然所有的寄托也只能是男人,出路狭窄到只能靠出卖肉体……难道糊口真的没有其他办法?
福耀玻璃,之前了解甚少,顶多名字有耳闻罢了,《美国工厂》也基本如此。当开始没多久知道是讲中国的这个工厂时,一下就震惊了。随着影片的展开,情绪也此起彼伏,有骄傲、疑惑、失落,也有伤感。老板要维持运营,要盈利,肯定是以盈利为前提的。所以在中国工厂里没有的“工会”制度,在美国人眼里是合理的且必须的,这是整个片子记录的焦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我们该不该要求更多的权利、自由、福利?可如果企业承诺了以上,那生产效益呢?……过多的自由、民主应该是不益于某些领域或是某个时刻的管理的,比如这次的“抗疫”。虽然不时会冒出一些不好的插曲,但不可否认,在“共同面对,共克时艰”这个号召下,全国上下的表现是非常值得国人骄傲且鼓舞人心的。
福耀一直不同意设立工会,最终也投票成功没能设置成功。但紧接着就是和王非常好的一美国大叔讲述自己被裁掉的事实,也许所有企业都会这么残酷。突然想到两个瞬间,一个是湖北苹果公司员工,收到公司寄来的大包裹,里面有pad,各种零食什么的,让人好不羡慕;一个是公司发的关于三月薪资调整方案,除了管理者降薪,如果普通员工因选择在家办公,薪资减至50%甚至以下,而国家也发出声明,因复工感染,不算工伤。
这是最好的时刻,这是最坏的时刻。
我的文字或者见识都不足以准确的表达出我的所想所感了。但还是骄傲中国的工厂竟然能在美国建大规模的工厂,并实现盈利。然而片尾的关于用自动设备来替换掉人工的片段,也突然给我一激灵,那时的什么工作会被取代?谁会被取代?什么时候会到来?
《沉睡的魔咒》也是想看而久未看的,昨天差不多打发完那些繁杂的工作上的事情后,终于可以自在的窝着追完。对于这样仙仙的魔幻的题材,真的没有先前那么悸动了,长大真的没有小时候憧憬的那么好玩。在现实世界混久了,仙幻的情绪召唤不出来,反倒是这现实有时过于魔幻了。
下午和一朋友聊起各自情感的状况,多亏这个疫情,让长期在家的“我们”自动屏蔽了许多麻烦。可当看到那么多因为“不得不”而奋斗在一线,要承担分离的痛苦的情侣们时,甚或于要经历生离死别时,突然觉得有个人这么牵挂着挺好。
越来越依赖的一微信群里翻阅了一妹子写的文章,关于不婚女性的。文笔平实、理智,算是又收获了一个知音吧。喜欢上一个人很容易,忘掉一个人也会很难。
据说明天要降温、下雨,可我想晒太阳,即使从家里回来黑了差不多两个色号。但还是想念家乡的宽阔、缤纷的晚霞和温和的夕阳,还有总是想直立起来的狗子。如果多年前我不出来,希望是有个山头,有个果园,有片菜地……
幸福、快乐不会来自于钢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