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补习班的害处
童心
大凡上补习班者,大都是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好,由于家长忙或离校远选择了午托班,由于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选择了特长班(这种班的老师大都素质高,上这种班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按说,不管哪一类学生,只要听辅导老师的话,就会有所长进。但是,直言现实,不少上补习班的学生补习效果并不好,有的甚至养成了这样那样的恶习。
陈晓东(化名)是一位成绩很不错的学生,自从上了辅导班,成绩直线下滑。问起原因,得知他和本班的同学常常利用午休的时间跑出来。干什么?疯着玩,上网吧。
辅导班的老师一开始要求很严,可这些胆大的学生偏偏不听,最后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办辅导班的老师一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二是为了使自己得到经济利益,对己对人都有好处,没有工作或工作不好的他们何乐而不为?所以,就是遇到再难教育的学生,他们也会能将就则将就。
说实话,在这个一心向钱看的社会,我也很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归理解,眼看着小东的成绩下滑,缺点倍增,不如他的学生更是糟糕,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实在于心不忍,不能不给家长联系。
我的建议是,不让他们补习了。有两位学生的家长不但照做了,而且在家对孩子的要求也严了。不到一个星期,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了,家庭作业也写了。另外一个学生由于没有了玩伴,午休时间不出来了,毛病也渐渐少了。
其实,不少上辅导班的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成绩不好,家里有钱,本来缺点就比较多,再聚到一块儿,毛病想不增多就不可能。
这使我想起卡尔·威特的父亲说的肺腑之言:“只要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 已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拔等坏品质。”
他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与坏孩子玩的害处》一文中阐述得很详细,让我们一同分享:
与坏孩子玩的害处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交朋友是件是慎重的事。我们不但应该用爱心去对待别人,还希望我们的周围都是同样爱心对待我们的人,而不愿意去和魔鬼打交道。
成熟的成人有时都会在不良的影响下走上岐途,何况孩子呢?所以我一直主张孩子不要去接触那些有坏习惯的人。
有的人会说,你这样不是太自私了吗?你应该去帮助那些有坏习惯的人。我也想这样做,但我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每个人只要认真地对待自己,坏习惯自然会消失。
我的好友和同行活尔夫牧师与我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好孩子的好习惯能够传给坏孩子。我承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就这一问题,我曾经和他讨论过很多次,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既然不能用理论去说服他,那就只能看事实了。
威廉是活尔夫牧师的儿子,他接受的几乎是和我儿子卡尔相同的教育。我不得不承认,活尔夫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因为他的儿子在很多方面都是不会比卡尔差,无论是知识面、语言、还是品德,威廉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活尔夫牧师与我不同的是,他鼓励儿子去和那些坏孩子交往,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应该去帮助那些有不好习惯的小朋友。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在我看来,活尔夫牧师的做法未免太迂腐了,我认为他对自己孩子极为不负责任。
由于对玩伴的不加选择,活尔夫牧师的儿子威廉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我曾经无数次告诫过活尔夫,但他仍旧置之不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相信最终一定是自己的儿子会改变那些坏孩子。
对于他的固执,我有什么办法呢?
不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
活尔夫牧师有好几次发现儿子威廉很晚才回家,已经超出了他规定的游戏时间。于是他问威廉为什么会这样。儿子告诉他,因有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发生了矛盾,他试图去劝解他们,他还给他们讲一些《圣经》上关于友善的故事。
“原来是这样。”沃尔夫牧师相信了儿子的话,并为他的这一举动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希望的,儿子能够帮助别人,真应该为他高兴。
然而,他不知道,他被自己儿子的谎言欺骗了。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儿子威谦在此之前从来都不说谎。善良的沃尔夫牧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会渐渐染上了那些坏孩子的恶习。
后来,当沃尔夫知道真相,几乎气得昏过去。威谦所谓的帮助别人,实际是他们聚在村外的树林中赌博或讲那些低级下流的故事。
沃尔夫应该知道,赌博在农夫之中非常盛行,这是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惟一乐趣。而那些下流的故事在他们之中极为流行。可是,他完全没有引起重视。
威廉的那帮小伙伴几乎都是这些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教,没有良好的教育,他们只是去摹仿家人的做法,坏习惯和低俗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威廉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会有什么影响。那是显而易见的事。
有一天,威廉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回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跑进自己的房间。沃尔夫看出他显得惊恐万分,赶忙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威谦一言不发,无论他怎样问他始终不肯说一句话。沃尔夫感到非常奇怪,他还认为是有人欺负了自己的儿子呢。
“沃尔牧师……沃尔牧师……”门外有人叫他。
当沃尔牧师走到门外时,看到了一个满脸怒气的农妇。
“太不像话了,活尔夫牧师,您应该好好管教您的儿子。”
沃尔夫很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有什么事会让这位农妇那么生气呢?
“请问出了什么事吗?”他大惑不解地问。
“您的儿子带着其他的孩子来偷我们家的鸡。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我们家的鸡无缘无故地失踪,我还以为是魔鬼干的,但今天我发现是你的儿子威廉干的。您是牧师,不能教孩子干这种坏事……”
原来,有很多次,那些孩子指使威廉去偷农妇家鸡,并一起在野外烤来吃。
我不知道沃尔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会怎么想,但他一定会非常难过的。
后来,沃尔夫牧师终于承认了我的观点,再也不让儿子和那些坏孩子玩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这种观点极端错误。
在我看来,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只要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已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