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二月二,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一个充满了好兆头和牵挂感的日子。
按我们乡里的习俗,这个日子大概有三件大事:一是理头,二月二,龙抬头;二是吃炒的豆子,我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吃,但一直从小吃到了大;三是闹社火,今天就从微信圈里看到了老家闹社火的热闹场景,人山人海,喜气冲天。
这三件事呢,自己一件都没有赶上。头呢,因为头发长长了,提前就理了;豆子呢,因为加班,没有时间到父母亲那儿去吃;社火呢,更没有时间去看。如此,心里总有那么一种难以排遣的小遗憾。
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对这些规矩把得很严,正月里不让我们理头,一定要等到二月二来个“龙抬头”,在家里给我们理头。还有吃炒豆子,也是在家里亲自炒。当然,社火也是要去看的。
上初中我离家比较远,是住校生,家里总要想办法让同学给我带一点炒豆子,实在带不了的话,一定会留着下个星期回家了吃一点。就这样,一年一年过着二月二,也过着跟二月二一样的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我们长大了。
跟父母亲牵挂自己一样,现在自己也一样牵挂着远在外地的儿子,想着二月二他理头了没有,吃炒豆子了没有,这一天在干什么呢。当然,社火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
思前想后,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就是两个词,一个是“聚”,不论贫贱富贵,一家人在欢聚中体验人生的幸福;另一个是“牵挂”,不论走得多远,那牵挂都通过彼此能感受的电波传递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