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彭小六的早读会“听读”了采铜老师的《精进》,算是第三刷了。
又忘了
前两刷都是去年完成的,发现又忘得差不多了,除了“解码”这一节。
为什么?
现在看,是因为没有内化、缝合以及通过实践关联到自己的行为。
解码
而对“解码”之所以还有印象甚至印象深刻,一是因为作者所例举的“小黄鸭”的案例形象比较鲜明容易记得住,二是自己践行了这种解读事物的思考方式。比如,去到一家餐馆,会尝试通过多个维度解构它:物理结构,人员结构,财务结构,顾客结构等;坐地铁为了避免无聊也会尝试解构眼前看到的人:职业,外貌,情绪,人格等等。这类解码活动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让我感受到兴奋,是一种觉察能力训练。通过践行书中提到的思维方法,知识内化成了能力后,就不容易忘了。
这一点也是对诸多牛人关于“行动”的意义的印证。
简洁表达
本次三刷《精进》,依然没有记住太多内容,但我决定践行其中的“简洁表达”。
书中列举了“简洁表达”的若干方法,这些方法里面,“莫泊桑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个人”,我发现不但可以模仿着做,也可以运用到阅读上。
运用到阅读上,就是用一句话简洁概括看过的一篇文章,既能训练提炼总结能力,又可以把所看到的内容做一次“缝合”。
于是在云笔记和简书上分别建立了“简洁表达”的目录和文集,力求“阅后留下一句话”。
践行
虽然只执行了一天,已经有两点体会:
- 观点鲜明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文章,其实比较好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 情感类的“鸡汤文”,堆砌观点和故事,不好总结
这种办法应该有很多人在做,印象中罗胖说过他每次收藏文章时,哪怕只有一个字的感想也会记录下来,为的就是对新旧知识进行“缝合”。
有人说《精进》是一本干货类的鸡汤。既然是干货,为什么又变成了鸡汤?我想,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没有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