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臻华文
3.一幢小楼一间书房
尽管是新房屋,76平米的空间,六个大人居住,确实捉襟见肘,尤其是卫生间的使用,每天早晨一个个在门外排着队,夏夜冲凉,也得排队,一人十分钟,就得一个小时,还得洗各自的衣物,卫生间得半夜才能闲下来。好在因为要值夜班,厂里还分了一间房以供值夜班时休息,所以我们俩常常借故值班留在厂里享受二人世界。
1994年春天,国的嫂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家里一下子多了许多东西,摇篮床、宝宝的洗脸盆、洗澡盆、尿盆、奶粉罐等等。同时多出来的还有矛盾:76平米,七口人,一人十一平米不到,解决吃喝拉撒,解决洗衣晾晒,房子真的太小了。要命的是房子还当西晒,夏天在家里就像个大蒸笼,为了降温,我们每天吃过晚饭就要拿自来水拖地,晚上我们直接睡在地板上,不过一会儿,地板又热了,我们在房间和客厅挪地方睡,睡热一块地再换一块地。孩子却没法挪,从头到脚,起一身的痱子,亲戚来看孩子,都叫孩子“痱子大王”,嫂子看得实在心疼,向单位领导申请了一间单身宿舍,搬到单位去住了。后来小姑子又出嫁了,人口少了,感觉家里变大了。
1998,哥嫂在解家巷盘了一块地建了一幢房,三层半,每层建筑面积86平米。自用一、二层,第三层出租贴补家用。老程家一辈子在恩江镇租房子住,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做了房东,收租金了。老太太喜极而泣,感觉自己做了地主婆。却是一个善良的地主婆。租住在三楼的是个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孩子,爱人开长途汽车,经常出车在外。老太太不但帮忙给她看孩子,做了啥好吃的也不忘送到三楼去。楼上楼下的处得像一家人。
我们仍然住在火电厂宿舍,这一年7月9日,我的女儿出生了,进入盛夏,女儿也是满身起痱子,成为第二个“痱子王”。夏天的晚上仍然是热得让人不想在家里呆,客厅的大吊扇与卧室的落地扇不停歇地转。日子就这样过着,转眼女儿五岁了。厂里的经济效益不好,南方却传说遍地黄金,我们村初中毕业去打工的回来说一个月几千元的工作随便找。国动了心思,那年冬天,他与朋友一起登上了去广东的车,三十好几的人开始学推销。有时一个月回来一趟,有时三个月回来一趟。每次回来,他都会不停地感慨恩江镇的变化:镇上的新房子越来越多了,楼也越建越高了,县城越来越都市化了。国家的福利分房政策是彻底没有了,房产市场化了。原来的同事或亲戚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说,我们也买一套吧,在学校对面,以后孩子上学方便。国说,买不如做,做一幢楼,有天有地,有院子有车库,最重要的是我要给你估一间书房,再给你做一排书柜,买一张大书桌,这样,你就方便读书写作了。我觉得是天方夜谭,一幢楼啊,那得多少钱?真不敢想!
2007年,国果真在水南背新村盘了一块地,我们家做新房了。
2009年中秋前夕,我们搬进了新房子。国在三楼做了一间大大的书房,书房里做了一个到屋顶的古色古香的书柜。国实现了他曾对我许下的诺言:许我一幢房。
同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26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