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翻朋友圈,有朋友感慨:几年前听某位老先生说,人跟人之间,见一面,少一面,十分落寞怅然,感觉人与人的缘分,不知什么时候,就戛然而止了。
这样想,是挺令人悲伤的。即使都在同一座城市,没有什么事情,也不会轻易从城东,穿越一座城市去城西,去见一个朋友。算算今后能与父母朋友见面的次数,也很有限的。
有次朋友回油田在郑州转车,匆匆在火车东站吃了十分钟的饭,我说,“会合终别离”,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吃饭。
不过,我并不是认可“见一面,少一面”的人。我想,为什么不是“见一面,多一面”?今生见过三次面,假如有机会再见,那就四次,再见,就五次。能见的面,只会多,不会少的。
说白了,我们与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自己的,都不能属于自己。没有理由要求永远的相聚和陪伴。可一旦你认为,相聚是天经地义,陪伴是必然的时候,就会发觉它的有限和奢侈。说“见一面,少一面”,那是把没到账的面,预先算在了自己账上。佛陀问比丘,什么叫念死无常,惟有回答“死亡在呼吸间”的比丘,得到了佛陀认可。
没有见过的面,怎么好算作是自己的呢?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每一次别离,都不知今生会不会再相见。未曾到来的一切,根本不属于我。
一开始悲观地认为“见一面,少一面”的人,到后来十有八九会堕入“见一面,多一面”的取著中。最初因为渴望天长地久而受了伤害的人,很容易变得追逐曾经拥有。这是另一种悲观。在乐观的幌子下,这种悲观甚至让人无法同情。
见一面,既没有少一面,也没有多一面。不过是因缘和合罢了。有见面的因缘,就见面;有离开的因缘,就离开,纵然离开,也未尝不是相见,纵然相见,也不曾有过别离。
在长久的生命里,一切有情之间的缘分,从来不会戛然而止。此生相遇的每一个人,每一次回眸,每一款微笑,乃至每一次发脾气,每一回吵架,每一遍伤心,都是过去种下缘分的结果,也都会为未来的相见种下新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