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列了个自己的学习清单,包括:
1.要读的书
2:购买的课程
3.参加的社团
4.要学习的产品知识
5.喜马拉雅上收费和免费的各类音频
6.得到app上“每天听本书”和每天推荐的“今日学习”
7.当然,还有每周解读一本书的蚂蚁私塾。
我突然发现我已经被知识包围了。学习的速度赶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我焦虑的根源。我忘了要买这么多课程的初衷,忘了当初购买时心里想的:“ 哦!这个课程正好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学海无涯,我终于陷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困境。看不到来时,寻不到出路。
最近读到古典老师的《跃迁》第三章,第三节《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中,完全说出了我目前的困境,还有通过提问,怎样由终身学习者转变为终身提问者?再结合这周蚂蚁私塾学习的书《学会提问》,我通过对自己提问加上深入思考,来面对我现在遇到的困局,得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 我需要一棵“问题树”,它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四个方面:
1.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4.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的回答:
1.面临知识大爆炸,但学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
2.如果我不再焦虑,而且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好的得到运用,并解决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就明白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我估计会遇到的挑战和障碍主要是如何做选择?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当中?如何对繁多的知识进行有效筛选?
4.问自己实际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从问题出发,列出几套方案,然后在其中选择切实可行的。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而且互联网上也没有切实可行办法的,可以通过联机学习,找有经验的人向他/她提问。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对于一个话题,在决定询问别人前,先问自己六个why。
1w:为什么学不过来?
2w:为什么知识太多?
3w:为什么非要学完这些知识?
4w:怎么才能判断哪些是学了有用的知识?
5w: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你这么重要?
6w:人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我的回答:
1.列的学习清单中课程太多,自己的时间有限,而且安排的不合理。感觉每天的任务都完不成。
2.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欠缺。因此什么都想学,没有经过筛选和细分。而各种新知识的增长速度又很快,总感觉学也学不完。而且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3.很多课程是付费课程,觉得掏了钱就更应该认真学习,不然就是浪费。可是时间是有限的,学得越多忘得越多。现在想想应该给自己做减法,找出对自己最重要的知识进行学习。挑选一些对自己当下有用的,理论结合实际。
4.有用的知识,就是学了就能用。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认识到问题的多面性,从别的角度解读问题,从而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5.我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做事业的内动力不足,制定的目标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用蔡叔的话来说就是认知能力不足。
6.有问题才会有方案。有问题才会有动力,解决问题就是最重要的动力。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完成一次自我突破。
通过此次的学习和思考。我明白了:
1.自己要从终身学习者向终身提问者转化。
2.别列书单,要列问题清单。
3.做一个“问题少年”(既能提出精妙的问题,又有小学生的心态。),学会提出让人无法拒绝回答的问题。
本文中的问题全部出自《跃迁》。
我的回答是我的思考,结合了近期所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