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声明
本文章原链接南峰子,本篇文章主要是我借用南峰子文章复习和总结RunTime相关知识点,文章按照本人思维学习模式进行了稍有精简和改动。如果我的行为给原作者带来困扰,甚至侵权,请简言于我,我会主动删除系列文章。
Objective-C概念
Objective-C是C语言的超集,一种动态语言,利用Runtime动态库机制为C语言提供了面向对象的特性。这意味着Objective-C不仅需要一个编译器,而且还需要一个运行时系统来执行编译的代码。它将很多静态语言在编译和链接期所做的事推迟到运行时处理。这种动态语言的优势在于:写代码更加灵活性,比如可以把消息重定向到别的对象(消息的重定向、转发、多继承),(IMP实现方法的动态替换)可以动态替换一个方法的实现,通过关联对象给分类增加新的属性等。
Runtime主要功能
- 封装结构体和函数,在程序运行时创建,检查,修改类和对象及它们的方法。
- 查找最终执行代码:当程序执行
[object doSomething]
时,会向消息接收者(object)
发送一条消息(doSomething)
,Runtime会根据消息接收者是否能响应该消息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Runtime版本
Objective-C runtime
目前有两个版本:
-
Modern runtime
,覆盖了64位的Mac OS X Apps,还有iOS Apps。 -
Legacy runtime
,是早期给32位 Mac OS X Apps 用的,不做了解。
类与对象基础数据结构
Class
Objective-C
类是由Class
类型来表示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指向objc_class
结构体的指针。它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查看objc/runtime.h
中objc_class
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f !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 父类
const char *name OBJC2_UNAVAILABLE; // 类名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 类的版本信息,默认为0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 类信息,供运行期使用的一些位标识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实例变量大小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成员变量链表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定义的链表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缓存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 协议链表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在这个定义中,下面几个字段是我们感兴趣的
isa
:在Objective-C
中,所有的类自身也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的Class
里面也有一个isa
指针,它指向metaClass(元类)
,我们会在后面介绍它。super_class
:指向该类的父类。如果该类已经是最顶层的根类(如NSObject
或NSProxy
),则super_class
为NULL
。cache
:用于缓存最近使用的方法。一个接收者对象接收到一个消息时,它会根据isa
指针去查找能够响应这个消息的对象。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对象只有一部分方法是常用的,很多方法其实很少用或者根本用不上。这种情况下,如果每次消息来时,我们都是methodLists
中遍历一遍,性能势必很差。这时,cache
就派上用场了。在我们每次调用过一个方法后,这个方法就会被缓存到cache
列表中,下次调用的时候runtime
就会优先去cache
中查找,如果cache
没有,才去methodLists
中查找方法。这样,对于那些经常用到的方法的调用,提高了调用的效率。version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字段来提供类的版本信息。这对于对象的序列化非常有用,它可是让我们识别出不同类定义版本中实例变量布局的改变。
针对cache,我们用下面例子来说明其执行过程:
NSArray *array = [[NSArray alloc] init];
其流程是:
(1) [NSArray alloc]先被执行。由于NSArray没有+alloc方法,于是去父类NSObject去查找。
(2) 检测NSObject是否响应+alloc方法,发现响应,于是检测NSArray类,并根据其所需的内存空间大小开始分配内存空间,然后把isa指针指向NSArray类。同时,+alloc也被加进cache列表里面。
(3)接着,执行-init方法,如果NSArray响应该方法,则直接将其加入cache;如果不响应,则去父类查找。
(4)在后期的操作中,如果再以[[NSArray alloc] init]这种方式来创建数组,则会直接从cache中取出相应的方法,直接调用。
objc_object与id
objc_object是表示一个类的实例的结构体,它的定义如下(objc/objc.h):
objc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
typedef struct objc_object *id;
可以看到,这个结构体只有一个指针,即指向其类的isa
指针。这样,当我们向一个Objective-C
对象发送消息时,运行时库会根据实例对象的isa
指针找到这个实例对象所属的类。Runtime
库会在类的方法列表及父类的方法列表中去寻找与消息对应的selector
指向的方法。找到后即运行这个方法。
当创建一个特定类的实例对象时,分配的内存包含一个objc_object
数据结构,然后是类的实例变量的数据。NSObject
类的alloc
和allocWithZone
:方法使用函数class_createInstance
来创建objc_object
数据结构。
另外还有我们常见的id
,它是一个objc_object
结构类型的指针。它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实现类似于C++
中泛型的一些操作。该类型的对象可以转换为任何一种对象,有点类似于C
语言中void *
指针类型的作用。
objc_cache
上面提到了objc_class
结构体中的cache
字段,它用于缓存调用过的方法。这个字段是一个指向objc_cache
结构体的指针,其定义如下:
struct objc_cache {
unsigned int mask /* total = mask + 1 */ OBJC2_UNAVAILABLE;
unsigned int occupied OBJC2_UNAVAILABLE;
Method buckets[1] OBJC2_UNAVAILABLE;
};
该结构体的字段描述如下:
-
mask
:一个整数,指定分配的缓存bucket
的总数。在方法查找过程中,Objective-C runtime
使用这个字段来确定开始线性查找数组的索引位置。指向方法selector
的指针与该字段做一个AND
位操作(index = (mask & selector))
。这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hash
散列算法。 -
occupied
:一个整数,指定实际占用的缓存bucket的总数。 -
buckets
:指向Method
数据结构指针的数组。这个数组可能包含不超过mask+1
个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指针可能是NULL
,表示这个缓存bucket
没有被占用,另外被占用的bucket
可能是不连续的。这个数组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元类(Meta Class)
在上面我们提到,所有的类自身也是一个对象,我们可以向这个对象发送消息(即调用类方法)。如:
NSArray *array = [NSArray array];
这个例子中,+array
消息发送给了NSArray
类,而这个NSArray
也是一个对象。既然是对象,那么它也是一个objc_object
指针,它包含一个指向其类的一个isa
指针。那么这些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isa
指针指向什么呢?为了调用+array
方法,这个类的isa
指针必须指向一个包含这些类方法的一个objc_class
结构体。这就引出了meta-class
的概念
meta-class是一个类对象的类。
当我们向一个对象发送消息时,runtime
会在这个对象所属的这个类的方法列表中查找方法;而向一个类发送消息时,会在这个类的meta-class
的方法列表中查找。
** meta-class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存储着一个类的所有类方法。每个类都会有一个单独的meta-class,因为每个类的类方法基本不可能完全相同。**
再深入一下,meta-class
也是一个类,也可以向它发送一个消息,那么它的isa
又是指向什么呢?为了不让这种结构无限延伸下去,Objective-C
的设计者让所有的meta-class
的isa
指向基类的meta-class
,以此作为它们的所属类。即,任何NSObject
继承体系下的meta-class
都使用NSObject
的meta-class
作为自己的所属类,而基类的meta-class
的isa
指针是指向它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类与对象操作函数
Runtime
提供了大量的函数来操作类与对象。类的操作方法大部分是以class_
为前缀的,而对象的操作方法大部分是以objc_
或object_
为前缀。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些方法的用途来分类讨论这些方法的使用。
类相关操作函数
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看objc_class
的定义,Runtime
提供的操作类的方法主要就是针对这个结构体中的各个字段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一些的函数。并在最后以实例来演示这些函数的具体用法。
类名(name)
类名
操作的函数主要有:
// 获取类的类名
const char * class_getName ( Class cls );
// 获取类的父类
Class class_getSuperclass ( Class cls );
// 判断给定的Class是否是一个元类
BOOL class_isMetaClass ( Class cls );
// 获取实例大小
size_t class_getInstanceSize ( Class cls );
对于
class_getName
函数,如果传入的cls
为Nil
,则返回一个字字符串。class_getSuperclass函数,当cls为Nil或者cls为根类时,返回Nil。不过通常我们可以使用NSObject类的superclass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class_isMetaClass函数,如果是cls是元类,则返回YES;如果否或者传入的cls为Nil,则返回NO。
成员变量(ivars)及属性
// 获取类中指定名称实例成员变量的信息
Ivar class_getInstanceVariable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
// 获取类成员变量的信息
Ivar class_getClassVariable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
// 添加成员变量
BOOL class_addIvar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size_t size, uint8_t alignment, const char *types );
// 获取整个成员变量列表
Ivar * class_copyIvarList (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
class_getInstanceVariable
函数,它返回一个指向包含name
指定的成员变量信息的objc_ivar
结构体的指针(Ivar)
。class_getClassVariable
函数,目前没有找到关于Objective-C
中类变量的信息,一般认为Objective-C
不支持类变量。注意,返回的列表不包含父类的成员变量和属性。Objective-C
不支持往已存在的类中添加实例变量,因此不管是系统库提供的提供的类,还是我们自定义的类,都无法动态添加成员变量。但如果我们通过运行时来创建一个类的话,又应该如何给它添加成员变量呢?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class_addIvar
函数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只能在objc_allocateClassPair
函数与objc_registerClassPair
之间调用。另外,这个类也不能是元类。成员变量的按字节最小对齐量是1<<alignment
。这取决于iva
r的类型和机器的架构。如果变量的类型是指针类型,则传递log2(sizeof(pointer_type))
。class_copyIvarList
函数,它返回一个指向成员变量信息的数组,数组中每个元素是指向该成员变量信息的objc_ivar
结构体的指针。这个数组不包含在父类中声明的变量。outCount
指针返回数组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使用free()
来释放这个数组
属性(Property)操作函数##
// 获取指定的属性
objc_property_t class_getProperty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
// 获取属性列表
objc_property_t * class_copyPropertyList (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
// 为类添加属性
BOOL class_addProperty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const objc_property_attribute_t *attributes, unsigned int attributeCount );
// 替换类的属性
void class_replaceProperty ( 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const objc_property_attribute_t *attributes, unsigned int attributeCount );
方法(Method)##
// 添加方法
BOOL class_addMethod ( Class cls, SEL name, IMP imp, const char *types );
// 获取实例方法
Method class_getInstanceMethod ( Class cls, SEL name );
// 获取类方法
Method class_getClassMethod ( Class cls, SEL name );
// 获取所有方法的数组
Method * class_copyMethodList (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
// 替代方法的实现
IMP class_replaceMethod ( Class cls, SEL name, IMP imp, const char *types );
// 返回方法的具体实现
IMP class_getMethodImplementation ( Class cls, SEL name );
IMP class_getMethodImplementation_stret ( Class cls, SEL name );
// 类实例是否响应指定的selector
BOOL class_respondsToSelector ( Class cls, SEL sel );
协议(objc_protocol_list)###
// 添加协议
BOOL class_addProtocol ( Class cls, Protocol *protocol );
// 返回类是否实现指定的协议
BOOL class_conformsToProtocol ( Class cls, Protocol *protocol );
// 返回类实现的协议列表
Protocol * class_copyProtocolList (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
版本(version)
// 获取版本号
int class_getVersion ( Class cls );
// 设置版本号
void class_setVersion ( Class cls, int version );
举例
//-----------------------------------------------------------
// MyClass.h
@interface MyClass : NSObject <NSCopying, NSCoding>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Array *array;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string;
- (void)method1;
- (void)method2;
+ (void)classMethod1;
@end
//-----------------------------------------------------------
// MyClass.m
#import "MyClass.h"
@interface MyClass () {
NSInteger _instance1;
NSString * _instance2;
}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NSUInteger integer;
- (void)method3WithArg1:(NSInteger)arg1 arg2:(NSString *)arg2;
@end
@implementation MyClass
+ (void)classMethod1 {
}
- (void)method1 {
NSLog(@"call method method1");
}
- (void)method2 {
}
- (void)method3WithArg1:(NSInteger)arg1 arg2:(NSString *)arg2 {
NSLog(@"arg1 : %ld, arg2 : %@", arg1, arg2);
}
@end
//-----------------------------------------------------------
// main.h
#import "MyClass.h"
#import "MySubClass.h"
#import <objc/runtime.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MyClass *myClass = [[MyClass alloc] init];
unsigned int outCount = 0;
Class cls = myClass.class;
// 类名
NSLog(@"class name: %s", class_getName(cls));
NSLog(@"==========================================================");
// 父类
NSLog(@"super class name: %s", class_getName(class_getSuperclass(cls)));
NSLog(@"==========================================================");
// 是否是元类
NSLog(@"MyClass is %@ a meta-class", (class_isMetaClass(cls) ? @"" : @"not"));
NSLog(@"==========================================================");
Class meta_class = objc_getMetaClass(class_getName(cls));
NSLog(@"%s's meta-class is %s", class_getName(cls), class_getName(meta_class));
NSLog(@"==========================================================");
// 变量实例大小
NSLog(@"instance size: %zu", class_getInstanceSize(cls));
NSLog(@"==========================================================");
// 成员变量
Ivar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cls, &outCount);
for (int i = 0; i < outCount; i++) {
Ivar ivar = ivars[i];
NSLog(@"instance variable's name: %s at index: %d", ivar_getName(ivar), i);
}
free(ivars);
Ivar string = class_getInstanceVariable(cls, "_string");
if (string != NULL) {
NSLog(@"instace variable %s", ivar_getName(string));
}
NSLog(@"==========================================================");
// 属性操作
objc_property_t * properties = class_copyPropertyList(cls, &outCount);
for (int i = 0; i < outCount; i++) {
objc_property_t property = properties[i];
NSLog(@"property's name: %s", property_getName(property));
}
free(properties);
objc_property_t array = class_getProperty(cls, "array");
if (array != NULL) {
NSLog(@"property %s", property_getName(array));
}
NSLog(@"==========================================================");
// 方法操作
Method *methods = class_copyMethodList(cls, &outCount);
for (int i = 0; i < outCount; i++) {
Method method = methods[i];
NSLog(@"method's signature: %s", method_getName(method));
}
free(methods);
Method method1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s, @selector(method1));
if (method1 != NULL) {
NSLog(@"method %s", method_getName(method1));
}
Method classMethod = class_getClassMethod(cls, @selector(classMethod1));
if (classMethod != NULL) {
NSLog(@"class method : %s", method_getName(classMethod));
}
NSLog(@"MyClass is%@ responsd to selector: method3WithArg1:arg2:", class_respondsToSelector(cls, @selector(method3WithArg1:arg2:)) ? @"" : @" not");
IMP imp = class_getMethodImplementation(cls, @selector(method1));
imp();
NSLog(@"==========================================================");
// 协议
Protocol * __unsafe_unretained * protocols = class_copyProtocolList(cls, &outCount);
Protocol * protocol;
for (int i = 0; i < outCount; i++) {
protocol = protocols[i];
NSLog(@"protocol name: %s", protocol_getName(protocol));
}
NSLog(@"MyClass is%@ responsed to protocol %s", class_conformsToProtocol(cls, protocol) ? @"" : @" not", protocol_getName(protocol));
NSLog(@"==========================================================");
}
return 0;
类型编码(Type Encoding)
编译器将每个方法的返回值和参数编码为一个字符串,将其与方法的选择子(selector)关联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encode编译器指令获取它,当指定一个类型时,@encode返回这个类型的字符串编码。这个类型可以是:int、指针、结构体、类等。事实上,任何可以作为sizeof()操作参数的类型都可以用于@encode()。
关联对象(Associated Object)
关联对象类似于成员变量,是在运行时添加的。我们通常会把成员变量(Ivar)放在类声明的头文件中,或者放在类实现的@implementation后面。但这有一个缺点,我们不能在分类中添加成员变量。如果我们尝试在分类中添加新的成员变量,编译器会报错。
Objective-C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关联对象(Associated Object)。
我们可以把关联对象想象成一个Objective-C对象(如字典),这个对象通过给定的key连接到类的一个实例上。不过由于使用的是C接口,所以key是一个void指针(const void *)。我们还需要指定一个内存管理策略,以告诉Runtime如何管理这个对象的内存。这个内存管理的策略可以由以下值指定:
OBJC_ASSOCIATION_ASSIGN
OBJC_ASSOCIATION_RETAIN_NONATOMIC
OBJC_ASSOCIATION_COPY_NONATOMIC
OBJC_ASSOCIATION_RETAIN
OBJC_ASSOCIATION_COPY
当宿主对象被释放时,会根据指定的内存管理策略来处理关联对象。如果指定的策略是assign,则宿主释放时,关联对象不会被释放;而如果指定的是retain或者是copy,则宿主释放时,关联对象会被释放。我们甚至可以选择是否是自动retain/copy。当我们需要在多个线程中处理访问关联对象的多线程代码时,这就非常有用了。
我们将一个对象连接到其它对象所需要做的就是下面两行代码:
static char myKey;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self, &myKey, anObject, OBJC_ASSOCIATION_RETAIN);
在这种情况下,self
对象将获取一个新的关联的对象anObject
,且内存管理策略是自动retain
关联对象,当self
对象释放时,会自动release
关联对象。另外,如果我们使用同一个key
来关联另外一个对象时,也会自动释放之前关联的对象,这种情况下,先前的关联对象会被妥善地处理掉,并且新的对象会使用它的内存。
id anObject =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self, &myKey);
我们可以使用objc_removeAssociatedObjects
函数来移除一个关联对象,或者使用objc_setAssociatedObject
函数将key
指定的关联对象设置为nil
。
我们下面来用实例演示一下关联对象的使用方法。
假定我们想要动态地将一个Tap
手势操作连接到任何UIView
中,并且根据需要指定点击后的实际操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一个手势对象及操作的block
对象关联到我们的UIView
对象中。这项任务分两部分。首先,如果需要,我们要创建一个手势识别对象并将它及block
做为关联对象。如下代码所示:
- (void)setTapActionWithBlock:(void (^)(void))block
{
UITapGestureRecognizer *gesture =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self, &kDTActionHandlerTapGestureKey);
if (!gesture)
{
gesture = [[UITapGestureRecognizer alloc] initWithTarget:self action:@selector(__handleActionForTapGesture:)];
[self addGestureRecognizer:gesture];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self, &kDTActionHandlerTapGestureKey, gesture, OBJC_ASSOCIATION_RETAIN);
}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self, &kDTActionHandlerTapBlockKey, block, OBJC_ASSOCIATION_COPY);
}
这段代码检测了手势识别的关联对象。如果没有,则创建并建立关联关系。同时,将传入的块对象连接到指定的key
上。注意block
对象的关联内存管理策略。
手势识别对象需要一个target
和action
,所以接下来我们定义处理方法:
- (void)__handleActionForTapGesture:(UITapGestureRecognizer *)gesture
{
if (gesture.state == UIGestureRecognizerStateRecognized)
{
void(^action)(void) =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self, &kDTActionHandlerTapBlockKey);
if (action)
{
action();
}
}
}
我们需要检测手势识别对象的状态,因为我们只需要在点击手势被识别出来时才执行操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关联对象使用起来并不复杂。它让我们可以动态地增强类现有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实际编码中灵活地运用这一特性。
关联对象的相关操作方法
// 设置关联对象
void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 ( id object, const void *key, id value, objc_AssociationPolicy policy );
// 获取关联对象
id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 ( id object, const void *key );
// 移除关联对象
void objc_removeAssociatedObjects ( id object );
关联对象及相关实例已经在前面讨论过了,在此不再重复。
方法和消息
SEL又叫选择器,是表示一个方法的selector的指针,其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selector *SEL;
Objective-C在编译时,会依据每一个方法的名字、参数序列,生成一个唯一的整型标识(Int类型的地址),这个标识就是SEL。如下 代码所示:
SEL sel1 = @selector(method1);
NSLog(@"sel : %p", sel1);
输出:
2014-10-30 18:40:07.518 RuntimeTest[52734:466626] sel : 0x100002d72
两个类之间,不管它们是父类与子类的关系,还是之间没有这种关系,只要方法名相同,那么方法的SEL就是一样的。每一个方法都对应着一个SEL。所以在 Objective-C同一个类(及类的继承体系)中,不能存在2个同名的方法,即使参数类型不同也不行。相同的方法只能对应一个SEL。这也就导致 Objective-C在处理相同方法名且参数个数相同但类型不同的方法方面的能力很差。如在某个类中定义以下两个方法:
- (void)setWidth:(int)width;
- (void)setWidth:(double)width;
本质上,SEL只是一个指向方法的指针(准确的说,只是一个根据方法名hash化了的KEY值,能唯一代表一个方法),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加快方法的查询速度。这个查找过程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IMP
IMP实际上是一个函数指针,指向方法实现的首地址。其定义如下:
id (*IMP)(id, SEL, ...)
这个函数使用当前CPU架构实现的标准的C调用约定。第一个参数是指向self的指针(如果是实例方法,则是类实例的内存地址;如果是类方法,则是指向元类的指针),第二个参数是方法选择器(selector),接下来是方法的实际参数列表。
前面介绍过的SEL就是为了查找方法的最终实现IMP的。由于每个方法对应唯一的SEL,因此我们可以通过SEL方便快速准确地获得它所对应的 IMP,查找过程将在下面讨论。取得IMP后,我们就获得了执行这个方法代码的入口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像调用普通的C语言函数一样来使用这个函数指针 了。
通过取得IMP,我们可以跳过Runtime的消息传递机制,直接执行IMP指向的函数实现,这样省去了Runtime消息传递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查找操作,会比直接向对象发送消息高效一些。
方法调用流程:
在Objective-C中,消息直到运行时才绑定到方法实现上。编译器会将消息表达式[receiver message]转化为一个消息函数的调用,即objc_msgSend。这个函数将消息接收者和方法名作为其基础参数,如以下所示: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arg1, arg2, ...)
这个函数完成了动态绑定的所有事情:
首先它找到selector对应的方法实现。因为同一个方法可能在不同的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所以我们需要依赖于接收者的类来找到的确切的实现。
它调用方法实现,并将接收者对象及方法的所有参数传给它。
最后,它将实现返回的值作为它自己的返回值。
当消息发送给一个对象时,objc_msgSend通过对象的isa指针获取到类的结构体,然后在方法分发表里面查找方法的selector。如果 没有找到selector,则通过objc_msgSend结构体中的指向父类的指针找到其父类,并在父类的分发表里面查找方法的selector。依 此,会一直沿着类的继承体系到达NSObject类。一旦定位到selector,函数会就获取到了实现的入口点,并传入相应的参数来执行方法的具体实 现。如果最后没有定位到selector,则会走消息转发流程,这个我们在后面讨论。
为了加速消息的处理,运行时系统缓存使用过的selector及对应的方法的地址。这点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不再重复。
消息转发
当一个对象能接收一个消息时,就会走正常的方法调用流程。但如果一个对象无法接收指定消息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默认情况下,如果是以 [object message]的方式调用方法,如果object无法响应message消息时,编译器会报错。但如果是以perform…的形式来调用,则需要等到运 行时才能确定object是否能接收message消息。如果不能,则程序崩溃。
通常,当我们不能确定一个对象是否能接收某个消息时,会先调用respondsToSelector:来判断一下。如下代码所示:
if ([self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method)]) {
[self performSelector:@selector(method)];
}
不过,我们这边想讨论下不使用respondsToSelector:判断的情况。这才是我们这一节的重点。
当一个对象无法接收某一消息时,就会启动所谓”消息转发(message forwarding
)“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我们可以告诉对象如何处理未知的消息。默认情况下,对象接收到未知的消息,会导致程序崩溃。
Method Swizzling
Method Swizzling
是改变一个selector
的实际实现的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在运行时通过修改类的分发表中selector对应的函数,来修改方法的实现。
例如,我们想跟踪在程序中每一个view controller
展示给用户的次数:当然,我们可以在每个view controller
的viewDidAppear
中添加跟踪代码;但是这太过麻烦,需要在每个view controller
中写重复的代码。创建一个子类可能是一种实现方式,但需要同时创建UIViewController
,UITableViewController
, UINavigationController
及其它UIKit中view controller
的子类,这同样会产生许多重复的代码。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使用Method Swizzling,如在代码所示:
#import <objc/runtime.h>
@implementation UIViewController (Tracking)
+ (void)load {
static 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Class class = [self class];
// When swizzling a class method, use the following:
// Class class = object_getClass((id)self);
SEL originalSelector = @selector(viewWillAppear:);
SEL swizzledSelector = @selector(xxx_viewWillAppear:);
Method original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 originalSelector);
Method swizzled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 swizzledSelector);
BOOL didAddMethod =
class_addMethod(class,
originalSelector,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zled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zledMethod));
if (didAddMethod) {
class_replaceMethod(class,
swizzledSelector,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original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originalMethod));
} else {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originalMethod, swizzledMethod);
}
});
}
#pragma mark - Method Swizzling
- (void)xxx_viewWillAppear:(BOOL)animated {
[self xxx_viewWillAppear:animated];
NSLog(@"viewWillAppear: %@", self);
}
@end
上面的例子很好地展示了使用method swizzling
来一个类中注入一些我们新的操作。当然,还有许多场景可以使用method swizzling
,在此不多举例。在此我们说说使用method swizzling
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Swizzling应该总是在+load中执行
在Objective-C
中,运行时会自动调用每个类的两个方法。+load
会在类初始加载时调用,+initialize
会在第一次调用类的类方法或实例方法之前被调用。这两个方法是可选的,且只有在实现了它们时才会被调用。由于method swizzling
会影响到类的全局状态,因此要尽量避免在并发处理中出现竞争的情况。+load
能保证在类的初始化过程中被加载,并保证这种改变应用级别的行为的一致性。相比之下,+initialize
在其执行时不提供这种保证—事实上,如果在应用中没为给这个类发送消息,则它可能永远不会被调用。
Swizzling应该总是在dispatch_once中执行
与上面相同,因为swizzling
会改变全局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在运行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原子性就是这样一种措施,它确保代码只被执行一次,不管有多少个线程。GCD
的dispatch_once
可以确保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将其作为method swizzling
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