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广西兴安县,自古交通发达,特别是公元前214年修建了灵渠之后,这里成为了南来北往的重要集聚地,各种饮食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似乎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可以成为食材,而且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加工方法都有讲究,甚至其称谓都有其深厚的内涵,“龙头壳”就是其中之一。
杀年猪
杀年猪,顾名思义,就是年前杀过年的猪。兴安有一句话叫做“杀七不杀八,也就是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是杀猪的日子,农历二十八一般不杀猪,这样二十七这一天杀猪的人就比较多了。过去,是在农村家中堂屋香火神位前杀年猪,现在因为讲卫生,以及房屋结构的改变,大多不在堂屋,而是在家门口杀猪了。原来在堂屋杀猪,主要是因为猪血可以辟邪,也方便杀猪后就近在天井去毛处理。
主家杀年猪前,要准备好纸钱,当屠夫杀猪抽出刀最初的“刀口血”要滴在备用的纸钱上,说是这样的纸钱更有灵性。接下来还要用碗接刚流出来的“头血”用于撒在房屋周围以辟邪。猪头被整个取下后,鼻孔上插入用红纸剪成的花絮,额头抹上食品红或者猪血,安放在家中的供台上祭祀祖先。主家人还要安排吃年猪饭,以及将猪血分到邻居家中共享,因为当地人管猪血为猪红,俗称“分红”,这新鲜现冲的猪血嫩鲜吃一回记一生。
煮猪头
杀好的猪头连皮带骨砍成2两重左右大的块状,家中人口多的还会添加猪脚,猪脚同样也是剁成大块,接下来就可以下锅煮了。煮猪头使用的是自家的大鼎锅,这样的大鼎锅现在有的人家中已经不使用了。鼎锅,是用生铁铸造而成,古人叫做“釜”,也就是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 家中的大鼎锅一般情况下是用来煮猪潲的,猪吃得多,煮猪潲的鼎锅也就要大一些才能够解决问题。当然,除了日常煮猪潲,遇到办大事煮饭、过年煮猪头肉等,都是它大显身手的时候。这时,将猪头肉放入洗干净的鼎锅,只需要加入食盐、生姜和大量的水就可以开煮了。当然,遇下美食家,他们还会加入八角、草果等香料,还有的人放一些而冬笋、香菇,以及海鲜中的墨鱼等等。这样煮好的猪头肉自然味道鲜美,汤水也特别的甜,喝一次记一生。
兴安县四季分明,特别是春节期间天气都比较寒冷,如同天然的冰柜,做好的龙头壳就把它晾放在家里的屋檐下就行。除了龙头肉还可以吃得到很好很香的汤,这种汤呢,因为那猪皮中的胶质,在严寒的天气下形成了兴安人叫做“冻冻”的食品,就跟现代的果冻一样,小时候我们三姐弟就用勺子直接舀来吃,冰凉可口沁人心脾,至今回忆还会溜口水。
食用龙头壳
寒冷的天气中,家里的人围着火炉,烤烤火,聊聊天,喝喝酒,这是一番别有风味的乡情。兴安县流行着一句话,那就是“一年不忙忙三十”,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忙的一天。到了新年初一,一般情况下家中厨房不动刀,这时的龙头壳就登场了。为何要将猪头称为龙头壳?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大过年的,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的东西,都想要取一个好的称谓,图一个好的兆头。猪肉,是一样非常好的美食,有人讲“食尽诸肉,不如猪肉。”但是,猪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动脑,每当遇到不愿意动脑的人,就会有长辈说他“跟猪一样的笨”“笨头笨脑”“猪脑壳”等等。所以,大过年的,对猪头这一美食也得取个好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当头的唯龙为大,这猪头壳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了它的美名——龙头壳,只晓得是前辈们一辈又一辈的流传了下来。凑巧,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在为灵渠作词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说猪龙,其实是祖龙,能开创。”但愿吃了龙头壳的人在新的一年新气象,“能开创”。当然,除了猪头之外,还有其他的部位在过年的时候也会改口。比如猪肝,在过年的时候就管它为“利钱”,寓意新的一年可以只需要“不吃本钱吃利钱”。而我在去朋友家吃杀猪肉时,最爱和小朋友们一起围着红红的炭火烤李“利钱”吃,个个嘴巴边黑黑的,个个都吧唧嘴乐得脸儿笑成了花,那个鲜嫩香酥是人间一辈子最美的味道。
兴安县的龙头壳,在农历正月是一道主打菜,来人来客时都会以接待贵宾的品牌出现,也是兴安县火锅中的特色菜,它承载着兴安美食中十足的年味,不吃块龙头壳肉就没有过年的味道都不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