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talk最近一期节目《You don’t actually know what your future self wants》,你其实并不知道将来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总是在改变,每一天都在持续不断成为崭新的人,在时间和经历的流动下,我们终究会因为许多人、物、因素、经历、故事等加持并塑造自我,多样化的不确定性才是最终决定自我所需与所行的关键因素。
讲者Shanker vendantam说道的一句话令我影响深刻,“the people who you don’t disagreement right now will finally become your future self”,那些不认可你或者你不认可的人,终究会变成未来的你自己。咋一听仿佛狗屁不通,但仔细琢磨,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我们总是这样,在塑造自我的时候,习惯性的“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在某种意义上总是惯性地坚持自己我,而对旁观者第三视角的存在视若无睹,但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又总是“反水”式肯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箴言或者是许多“假如当初、那么会不会、为什么不”之类的反思与诘问,其实关于这几句话的正解其实可以是:无论未来的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自己,唯一可行之处就在于:永远以开放、包容的心持续性地以勇气灌注所行所想,以达到在无穷的变化中塑造未来流动之我,我猜应该是这个意思,虽然理解十分只浅薄,但只要仔细想想,还是会受益匪浅。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塑造未来之我征程中最大的阻碍,未来之我难道就真的无法预见?我认为其实也并非如他所言。未来的我们终究如何,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下可能的确难以准确估计,但塑造之路始终有迹可循,既然有迹可循那必然内有主线,既然内有主线那必然也是可认为预期与“雕琢”,能预期与不能预期、能雕琢与无法雕琢其实只是程度上的区别罢了。我认为,只有当下的我坚定并且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所知所求,并沿着这条哦主线脉络,在经年累月的经历与得失之间不断“补钙强身”,最终也终将能得到一个“八九不离十”的自我。
总而言之,未来之我所欲所求虽然无法尽然得知,但是关于自我的成长与塑造之路,缘由外在与内在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此主观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客观作用的不可移动性也必然有之,两两分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