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56》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今天是戊戌年壬戌月庚辰日,九月初六,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
上一节船山讲解心与意的内外辨证关系,论证诚意与正心的顺序逻辑,审定两者的体用之别。
这一节是船山对传六章最后要讲解的内容。
《四书章句》上认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句话承接的是上一句,表达的是对"必慎其独"的肯定和回应,这个理解的层次是相对较低的,是朱子说给初学者的,而接下来船山的论述则是帮助更高级别的学习者的进阶之用,殊为可贵。
《章句》所说的承接上文是指这一段:"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船山讲解说,这一段已经说尽"诚中形外"原理,且以"故君子慎其独也"结论结束了,没有其他的余意。慎独的学问是为诚意者指出来的,哪有工夫用去谆谆教诲小人去的道理呢!
况且,小人的掩著行为,发生在他见到君子之时,如果是已经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以至于无所不至,这种人还会畏惧天下人的手目吗?如果是巳经无所不至的小人,即使能逃过天下人的手目,又有什么补益呢?"何益"的意思指的是,掩著之心虽近于知耻,但终不足以掩盖他的过失,侥幸不为人知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补益呢?既然侥幸不为人知没有补益,那么,即使是手目的指视,也不足以成为小人的戒律。
再说,之所以说"无所不至",意味着不仅有其意,而且反复干这种事,已经是万手万目的共指共视了,何止是十?"闲居"是指独自一人的时候,当然是指他人不及知的时候,那么,君子的慎独,正因为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所以可以借助于静,而使自喻最明。如果已经被十手十目所指视,就是人所皆知了,何以称为"独"呢?
知道了《章句》的解读粗疏,该用什么解读呢?船山说,《中庸》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说的正是君子的自知之明,而《大学》这是一段中的十目十手,说的也是诚意者自知其意。如何理解这个意思呢?正如一物在此,如十双眼睛盯着一样无处逃遁,如十只手指着一样无所藏匿,那么,此人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天理的还是放肆纵欲的,就会全部显现出来,并且纤毫不昩,此时正可以进行慎之的功夫,这就是缜密详谨的功夫最佳时机,所以说:"其严乎!"多么可畏啊!能做到缜密详谨的功夫,则心可正而身可修了,所以,《中庸》上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才是最贴切的注脚。
明天整理关于船山的心与意之辨的现实意义。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