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份子钱“,我相信大部分人深有体会。随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国庆长假期间,喜事连连。很多人一谈到随份子,颇有微词,却无可奈何。
份子钱,亦称礼金,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民间风俗和传统。所谓份子钱即是别人结婚、生小孩、老人归老、包括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都要去送钱,包括礼金和礼品。在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人们习惯送东西给新人。
份子钱是从明代中期延续至今。清末民初时,送份子钱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满清八旗,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老舍先生的小说《正红旗下》就描述过家里为了凑份子钱发愁发难的情景。
如今人们手头都有了闲钱,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成为了祝福新人的方式。
小时候,村里人生活都不富裕。谁家办喜事随礼10、20元就够了,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上中学时,家家户户条件有所改善,物质上涨,人们开始随礼50元。步入社会后,礼金开始涨到100元,尚算正常范围内。
老家的乡亲父老不算特别爱摆酒宴,只会选择新人结婚,孩子满月,老人归西才办,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不办酒,浪费食物又麻烦。
婆家那边的风俗不同,他们很爱操办酒宴,喜欢热闹。如:小孩的满月宴,百日宴,周岁宴,长大的逢一生日,结婚,乔迁,创业,买车等,都会请亲朋好友聚餐吃饭。份子钱也从当初100-200到现在的500起步,上不封顶。
10.17号发了一条国庆“份子钱”随礼的信息,没想到,议论火爆,阅读量竟然破10万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情况是这样的:10月6号,堂妹在广州结婚,我们一开始想着,我们办酒你来800,那我们还1000好了,结果上礼金时,看到别人都是2000、3000、5000、8000的,立马愣住,吓傻了。商量一番,咬牙加到2000。一方面随礼,一方面还情。叔叔曾对我们有过诸多帮助。
后面陆续又喝了好几个喜酒,前前后后随了好几千。这对于我们这些刚需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
评论中有人说:结婚份子钱越长越高,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种份子钱已由原来的表示变成一种金钱负担。本来结婚是好事,值得庆贺,但是如果一个月要是碰上好几次,真的受不了。
也有人说:我打肿脸充胖子,别人来多少,我还多少就行了,干吗要攀比,自找罪收。说到底,还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
其中有位评论:上海礼金也不少,平时千八百的很正常。关系好的2.3千也给。下个月表妹结婚,我妈包三万。
还有人疑惑:为什么小孩子3岁,或者姐姐41岁都要办酒,觉得不可思议?只能说,各地的风俗不同,变味的“份子钱”早就让大家颇有微词,又不得不被其牵着鼻子走。
其中还有很多广东地区的评论:很庆幸自己是广东人,风俗简单,不攀比。一家人赴宴都是一两百,并且有回礼,红包也是撕了角就返回,又吃又拿的。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来东莞10几年了,大大小小也吃过不少本地酒宴。不管关系多好,最多200,还有小小红包回礼。广东人对待份子钱的态度,简直就是全国“份子钱”的一股清流。
总结下来,对于“份子钱”的味道’:有支持者,有反对者,有中立者。
解放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那时候结婚特别简单。不兴送份子钱,但是亲朋好友会送脸盘、暖壶等生活用品。
这么多年来,政府一直在提倡简办,现实却是,婚典越办越大,“份子钱”越随越多,早就失去了当初的“原汁原味。”份子钱只是对新人的祝福,并不是说谁给的钱多就是感情好。不能让钱成为感情的量化标准。本身份子钱就带有集资、群策、群里的不好风气。
如今,“随份子”已经成为了一件送和收都尴尬的事。送者需伤脑筋,收者需还人情。随礼本应你来我往,互不相欠,已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
一旦美好的习俗被低俗、攀比绑架,再好的初衷,也会变味。
结语:随份子钱是一门学问,什么人,什么事,该不该随礼,视感情而定,随多少,视能力而定,千万不能盲目跟风攀比。给多了太心疼,给少了伤感情,量力而行。切不可打肿脸冲胖子。
据《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中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的开销居然占工资的14.65%,其中相当比例是份子钱,比娱乐活动、医疗保健的花费占比还要高。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项目,其中针对中国各个省份人情礼的调查显示:
在注重人情关系的东北、川贵地区,人情礼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一环,占家庭收入的9%—20%,如2016年,重庆市家庭平均人情礼支出最高,高达10612元,占据家庭总收入的近20%;在天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人情礼也要花掉整整一个月的工资;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北上广地区,人情礼只占家庭收入的4%左右,毕竟亲戚朋友大多数都在老家,想随份子钱也无处可随、无钱可随。
最后再附上我两天苦思冥想的逃避随礼的方法:
1.
外出旅游。
不想随份子,不妨整个国庆,元旦等节假日都外出旅游。
2.
送礼物。
不好意思拒绝的朋友,就选一份礼物送她。可是是一束鲜花,或者一个家居用品。礼轻情意重,怕她不高兴,提前送给她,大不了她结婚你不去参加婚礼就好了。
3.合伙随份子
大家一起凑份子,装到一个大红包里,写上各人的名字。
去年我同学结婚,就是用了这个方法,6个人一起凑了1314的份子钱给她,也挺好。
4.
互不随礼
关系好的朋友,同学,亲戚,提前商量好,大家都不随礼,回礼。只是,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不计小利,不拘小礼,从我做起。